众所周知,耳朵的功能是感受声音,进行言语交流。但是你知道吗?耳朵还承担着调节平衡的作用。一旦平衡失调,就会导致头晕,尤其对于老年人而言,突然头晕摔倒,其危害大大高于头晕本身。摔倒后骨折,可能继发褥疮、栓塞、肺炎等病症。常见的耳鸣、颅鸣、幻听等,往往是人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很多器质性疾病,如脑肿瘤、血管畸形、脑缺血、听觉神经退行性病变等,常常会以耳鸣的形式出现;有些非器质性疾病,如焦虑、抑郁的躯体化症状,也会以耳鸣、头晕为主要表现形式;幻听则可能是出现了精神疾病。若此时未能加以重视,则可能错失治疗良机,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每年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为“爱耳护耳,健康听力——预防从初级耳科保健做起”。值此之际,了解一些可能损伤耳朵的行为和习惯。
你的粗心我害怕
正常人耳朵有双侧,可以同时感受声音刺激,音量清晰并且有立体感。也正是由于双侧耳朵可感受听力,有些人在早期出现一侧耳聋时往往会忽略,直到双侧耳聋,甚至影响到言语交流时才引起注意。还有些患者到医院体检时,才发现有一侧耳朵已经聋了多年。
其实,日常生活中,很多细节都可能提示耳朵出现了问题。
新生儿虽然还没有建立完善的言语表达,但声音刺激会引起反应,如家长拍巴掌时会随声转头寻找,当有关门声时会有惊动反应,家长应注意观察。为了防聋、治聋,目前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已在国内广泛开展。根据初筛的结果,新生儿应分别在出生后的42天、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进行动态监测客观听力。
儿童发生听力下降后,未必能及时发现或与家长沟通。因此,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接电话时总用一侧耳朵,看电视时总是爱把声音调得很大,别人讲话时侧耳聆听、瞪着大眼,或者紧盯着说话人的口型,就应引起注意,到专业机构做听力检查。
很多中青年人耳聋,被耳鸣、眩晕等症状伴随和掩盖。在发生耳鸣、眩晕后,往往认为自己上火、肾亏,以致错过最佳诊疗时期,留下终生遗憾。
老年人嗓门变大、重复话语如“你说什么”“大声点”“听不清楚,再说一遍”等。还有些老年人性格变得孤僻,不愿与人交流,都有可能是听力下降甚至耳聋所致。可见,耳聋不仅影响生理功能,还会影响心理健康。
乱掏耳朵我害怕
很多人喜欢掏耳朵,某些家庭成员甚至有互相掏耳朵的习惯和爱好。其实,耳朵并不适合经常掏挖。掏耳朵不仅不利于耳朵健康,还会带来伤害。
耳屎的学名是“耵聍”,是外耳道软骨部上的耵聍腺所分泌的淡黄色黏稠液体或干屑。我们的外耳道本身具有自洁功能,当我们说话或做吞咽动作时,外耳道皮肤的运动会将耳屎从深部排除。如果掏挖不当,不仅会将耳屎推向深部,堵塞耳道影响听力,还可能损伤耳膜,导致耳膜穿孔或继发中耳炎,对患者听觉功能造成持久伤害。有些人用火柴、钥匙或未消毒的耳勺掏耳朵,不仅可能引起外耳道皮肤感染,还可能接触病毒,传染外耳道乳头状瘤。对于老年人及糖尿病患者,坏死性外耳道炎或可以致命。如果游泳或洗澡时耳朵进水,导致耳屎在耳内膨胀,出现耳聋、耳闷,可以到医院检查,由医生用吸引器将耳屎去除。
耳内异物我害怕
随身听耳机、各种立体耳麦,耳朵通通不喜欢。对于耳朵来说,这些都是耳内异物。通过它们产生的“美妙噪声”,都是导致耳聋的隐患。有些孩子戴着耳机通宵打游戏,危害不可小觑。
近年来,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有些孩子为了在考试中作弊,将微小窃听器放入外耳道。殊不知,在取出过程中,损伤耳膜的现象时有发生,家长及老师应引起重视。
不合适的助听器我害怕
如同近视眼、远视眼需要验光后再配镜一样,耳聋患者的助听器也需要科学验配。但是,很多人误以为助听器随便买一个就可以用,加上对专业知识不了解,使用不当,期望值又过高,导致花费了不菲的价格,却没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引发纠纷。
一般而言,患者需要在专业助听器验配师和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专业调试、保养,才能发挥助听器听力补偿的效果。单耳聋或双耳重度聋的人则无需配助听器。此外,不管是针对儿童耳聋患者,还是青少年及老年耳聋患者,助听器的本质只是一个辅助工具,不应抱有过高的心理预期。
常见疾病我害怕
感冒、中耳炎、腮腺炎等疾病,可能损害听力。有些儿童期腮腺炎感染,在病程中未注意对听神经的保护,使得腮腺炎好了,却留下了不可逆的重度神经性耳聋。
病毒和寄生虫感染可能增加新生儿先天性耳聋的机会,妊娠期应避免风疹等感染,同时少接触动物,以减少弓形虫感染机会。
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生活方式病,都是突发性耳聋的基础病。如果这些基础病没有得到良好控制,都会产生和加速耳聋。因此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
药物副作用我害怕
人吃五谷杂粮,难免生病,而有些药物对听力的损害巨大,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因此,除非特殊状况,尽量避免使用。
链接
什么是初级耳科保健?
所谓初级耳科保健,是指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的每个家庭及个人,能够普遍获得最基本的、关于耳朵功能的医疗保健知识和疾病防护措施。(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 蒋子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