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2月14日 星期五

    如何让居民吃得更健康

    李慧 金振娅 《 光明日报 》( 2014年02月14日   10 版)
    新华社发

        2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从食物生产量、食品工业发展、食物消费量、营养素摄入量、营养性疾病控制5个方面提出了至2020年我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的新蓝图。

     

        当前,我国居民的食物营养结构存在哪些突出问题?食品工业应如何转型,以满足居民新的食品消费需求?未来,我们靠什么来保证居民“舌尖上的健康”?2月12日,农业部和国家卫计委邀请权威食品营养专家对此进行了详细解读。

     

    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居民食物营养结构亟须调整

     

        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副司长张辉介绍说,近年来,我国居民食物消费形态由“吃饱吃好”向“吃得营养、吃得健康”转变,食物生产的目标由单纯追求产量逐步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转变,食物发展的方式由“生产什么吃什么”逐步向“需要什么生产什么”转变。

     

        “但是,当前我国食物生产还不能适应营养需求,居民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营养与健康知识缺乏,所引发的问题都亟须解决。”农业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王东阳说。

     

        王东阳分析说,一是营养不足问题。我国有1.28亿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群食物摄入量不足,热量、蛋白质等营养素难以满足人体需求,生长迟缓、低体重、贫血等营养不良的发病率仍然较高。二是营养过剩问题。2010年我国18岁以上居民超重率为30.6%,肥胖率为12%。

     

        “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当前我国居民维生素A、维生素B2和钙的摄入量普遍不足,部分居民膳食中谷类、薯类、蔬菜所占比例明显下降,缺铁性贫血广泛存在等。这些都对我们的居民食物营养结构调整提出新要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杨晓光指出。

     

    关注“舌尖上的变化”:加快食品工业转型

     

        为改善我国居民食物营养现状,《纲要》提出到2020年,“全国粮食产量稳定在5.5亿吨以上”“全国食品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0%以上”“全国人均每日摄入能量2200—2300千卡,其中,谷类食物供能比不低于50%,脂肪供能比不高于30%”等具体目标。

     

        与此同时,《纲要》更加关注人们“舌尖上的变化”。“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家庭不愿意花太多时间煮饭烧菜,取而代之的是直接购买一些成品或半成品。针对这一变化,《纲要》首次把方便营养加工食品作为重点发展产品。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流动人群集中及新型城镇化地区食物消费方式正在发生急剧变化,饮食不合理现象突出,营养性疾病发生概率大。针对这一变化,《纲要》首次将流动人群集中及新型城镇化地区作为重点发展区域。”张辉说。

     

        “可以说,《纲要》全面展示了2020年中国人民进入小康生活的食物消费、营养改善和膳食构成的新水平,同时标志着我国人民的食物消费观念、营养卫生知识和生活方式将要发生重大变化。这对我们的食品生产和消费,对我们的食品工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副主任魏益民指出。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年1~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35263家,与去年底相比增加1571家,增幅4.7%。食品工业以占全国工业6.8%的资产,实现了占比9.8%的主营业务收入,创造了占比12.7%的利润总额,在全国工业经济中的支柱作用明显。

     

        然而,专家指出,当前,我国传统食品工业化的发展面临制作原料标准化程度低、工艺合理化和标准化水平低、食品制造设备落后、科技支撑能力不足、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五方面的挑战。

     

        “未来,我们要构建现代化的食品加工产业体系,用现代工业理念加快传统食品的改造升级。”魏益民说,要加快发展符合营养科学要求和食品安全标准的方便食品、营养早餐、快餐食品等新型加工食品,积极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品牌,不断增加膳食供应种类,最大限度满足新时期新一代居民的食品消费新需求。

     

    推进科技创新:让人们吃得更营养

     

        贯彻实施《纲要》的今后7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

     

        专家指出,未来,保障居民食物有效供给、促进营养均衡发展都需要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

     

        “重视食物数量的同时提高优质食物比重,形成以营养需求为导向的现代食物产业体系都离不开科技创新。”农业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孙君茂说,当前,应抓住食物生产、食品加工、食物消费与营养改善四个关键环节,大力推进食物与营养科技创新。

     

        孙君茂分析说,在食物生产环节,要加强食物新品种培育与新资源食品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在食品加工环节,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在食物消费环节,加强农产品营养品质评价与保持技术研究;在营养改善环节,加强食物营养对健康的作用研究与产品研发。

     

        专家提醒,食物与营养科技创新,需要构建联合协调机制,逐步建立农业、卫生、商务、食品等多部门科技创新联合协调机制,在项目立项、团队组建、成果评价等过程中,打破分割,实现“田头—车间—市场—餐桌—人体”五点一体、有机联结的良好局面。要建立完善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利益分配制度,激发和保护科技创新活力,促进食物与营养科技创新协作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报记者 李 慧 金振娅)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