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6日,记者来到广东深圳前海,眼前是一马平川,15平方公里土地正待开发。新修筑的主干道东滨路一直延伸到大海边,即将与广深沿江高速接会。不远处,千年流淌的珠江在这里融入大海。
前海,深圳改革再出发的新起点。
前海,靠什么才能担当起如此重大的使命呢?
建一个“企业化的管理局”
自从2010年8月2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后,这块沉寂了千年的满是淤泥的土地就成了“香饽饽”。
前海合作区管理局副局长何子军告诉记者,他们几乎每天都要接待十几批来洽谈合作的客人。客人都生怕因错失了与前海合作的机会而留下遗憾。
在一座由333个蓝白相间的旧集装箱改装成的办公楼里,何子军告诉记者,前海的定位不是要产生多少GDP,而是在一些体制机制的改革上作先行先试的探索。前海的改革探索将是全方位的。比如,前海管理局,就不是一个通常意义的政府管理机构,它是一个法定机构。何子军用一个更加通俗的比喻解释了何为法定机构:就是一个企业化的政府管理机构。
机构性质变了,工作人员的身份也要跟着变。前海管理局的160多名工作人员全是应聘来的,全部实行企业化管理,除了局长张备因是市政府党组成员还保留了公务员身份外,其他人都没有公务员身份。何子军告诉记者,他来前海前是市政府办公厅综合处的处长,来前海后,首先就要签订一份三年应聘合同书,并同意解除公务员身份。
机构性质变了,人员身份变了,管理方式也会跟着变。深圳市政府各个部门的69项行政审批权和150个行政服务事项,全部授权前海管理局集中办理;前海接手这些权限后,将这些权限砍掉一批、合并一批、简化一批,办理流程压缩了一半。说了多年的为企业减负、为企业服务,在前海一年就实现了。
作全方位的改革探索
前海合作区的面积不大,但其定位和价值非常独特,即:探索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机制,转型发展的新模式,以及深港合作的新路径,成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一块“试验田”。
除此以外,何子军向记者介绍,前海还承担着国家两项重要改革试点区的职能:即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区和全国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
谈起前海的法制建设,深圳国际仲裁院院长刘晓春说,未来前海的第一栋楼,有可能是深圳的国际仲裁院。这充分显示出前海对法制建设的重视。他告诉记者,目前已经在前海注册的深圳国际仲裁院,拥有境外仲裁员180名,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当事人双方可约定选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法律进行仲裁。他说,这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外国企业走进来提供了一个具有公信力的仲裁平台。
建立一个高效、廉政的政府管理机构,这也是前海积极探索的一个重点。前海在今年5月8日成立了廉政监督局,把纪检、监督、检察、公安经侦、审计等职能集于一身,为预防和处理腐败提供了高效、专业、全面的保障,在探索建立廉政监督新体制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前海体制机制改革的一大亮点是商事登记制度的改革。前海在全国率先实行了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把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大大加快了企业落户前海的步伐,一年来,前海保持每天都有10家左右的企业入区注册,注册企业已经达到了2642家。
一片充满改革希望的“海”
“特区中的特区”“珠三角的‘曼哈顿’”“迷你香港”……对于前海的未来,人们有各种各样的憧憬,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前海,是一片充满改革希望的“海”。
这一点,当记者在刚刚建成的前海展示厅里观看一部前海未来规划的3D影片时,得到了鲜明印证。
在这部立体电影里,未来的前海摩天大楼林立,清清河水环绕,七彩霓虹闪烁,世界精英荟萃,总部经济密集,立体交通四通八达,繁华的商业大街比起纽约曼哈顿毫不逊色。陪同记者参观的前海管理局办公室陶副主任告诉记者,前海的规划是汇集了世界一流的设计公司设计的。到2020年,这部立体电影里所展示的情景,在现在前海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要初步成型。
在前海的工地上,泥头车、挖掘机往来穿梭,两层楼的前海管理局办公大楼、万科建造的企业公馆、造型前卫的前海展示厅已经矗立在眼前。
据了解,2014年前海将启动500万平方米的建筑工程,2015年完成建筑面积达200万平方米,也许会在“深圳速度”之后再创造一个“前海速度”。
前海,一片大有希望、前景美好的海。(本报记者 易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