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13年的读书,不期然与唐氏兄弟相始终,年初读《唐翼明解读〈颜氏家训〉》,年杪读《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都与“唐”“家”有关,不禁哑然失笑。
唐氏兄弟满腹经纶,经历颇为传奇。唐兄为敝校学长,现居江城,为阅江楼主,时相过从;唐弟虽则未曾谋面,然心向往之。其兄常笑言,过去人家介绍浩明,称这是唐翼明的弟弟,而现在人家介绍他本人,则称这是唐浩明的哥哥。可见浩明已是名满天下了。故出版人做翼明兄的书,封套上印有唐浩明、易中天等人推荐云云,浩明是亲弟弟,中天则是低一班的学弟。翼明研究魏晋思想与文学,性格中也有魏晋风度,由他来诠释《颜氏家训》,可谓得人。家教、家训、家礼、家风,是中国文化基础的基础,核心的核心。翼明的解读,又加上了他负笈北美近10年、执教台湾18年的体验,对今天我们的家庭、社会与学校教育,特别是立人的教育,大有裨益。浩明不只是作家,也精于文化思想史研究,尤以清世为最。他精选若干曾国藩家书并介绍其中每一通家书的背景,尤重点醒曾氏的心灵世界,在修身养性与齐家治国的多方面给人以启迪。唐氏兄弟的这两本书都与家及家教有关,其中不乏对中国文化的真髓与密码的揭示。唐氏兄弟都是书家,得他兄弟二人赐书,都有题签,亦是雅事。
我是教书匠,读书围绕着教书而展开。今年教课四门,有“《礼记》导读”“《四书》导读”“儒家哲学研究专题”等。为备课,我读了任铭善《礼记目录后案》、王锷《〈礼记〉成书考》、杜维明《道·学·政》、牟钟鉴《涵泳儒学》、朱高正《近思录通解》、吾妻重二著、吴震编《朱熹〈家礼〉实证研究》、余纪元《德性之镜: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等。今年与廖晓炜等合编《中国哲学史经典精读》一书,选择、点评了百年来中外数十位名家有关中哲史的名著名篇,围绕这一中心也读了不少书。
今年常出差,到外地出席学术会议或作演讲,较为频繁。每次出门,我都要随身带一本小书,在机场、飞机上或高铁站、火车上圈点、阅读,竟很有效率。为出行方便,所带书通常是平装本,软面,较薄。现在的书都做得太大太豪华,书架上都放不下,更不方便携带。老实说,我不喜欢超大超厚超硬的书。我近在旅行中读过的书有:钱穆《朱子学提纲》、刘述先《论儒家哲学的三个大时代》、《群书治要360》等。一次到深圳大学出席现当代新儒学国际会议,偶遇杨书澜女士。我知道她善于策划,是著名的出版人。因都挂着名牌,虽第一次见面,平素彼此都知道,不觉得陌生,马上就聊起天来。我说:久仰杨老师,您编了很多好书。她笑着说:郭老师客气,那您看过我编的什么书呢?我说:起码有《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书吧。这时我随手从手提袋里拿出这套书中的一种,恰好是她的先生、我的同行与朋友胡军教授的《哲学是什么》一书。此时,胡军兄走过来了,我们三人看着这本书,“相视而笑,莫逆于心”。事前我根本不晓得胡兄伉俪会来,此次临出差时从书架抽了此书。虽然讲中哲史近30年,但遽然要我回答什么是哲学,还一时讲不清楚。胡书贯通中西,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是老中青、内外行咸宜的书。
作为一位教师,最高兴的事莫过于看到学生的著作出版。陈乔见的博士论文《公私辨:历史衍化与现代诠释》新近出版了,我特别高兴。这是我指导的最有学术水平的博士论文之一。作者很有问题意识,善于拨乱反正,厘清了不少理论问题,特别是辨析了五四以来,人们习见的、似是而非的有关公与私、公德与私德的一些看法。
我今年还收到不少青年人寄来的台湾花木兰出版社出版的大陆的博士论文或博士后出站报告,这些书都纳入到林庆彰先生主编的“中国学术思想研究”丛书中,统一的硬面蓝色封皮,封面上没有书名与作者姓名,全书也找不到指导教师的姓名。大陆一些人文学的学术青年因交不起四五万元的出版费,把书拿到这家出版社出版,没有稿费,样书也很少,总算是出了,便于检索。但我看了,总觉可惜、心酸。为什么大陆出版界就不能扶掖这些青年学术工作者呢?听说政府的出版补贴经费不少,为什么不能把甘霖降给更需要的人呢?
(作者为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