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夏天,海拔超过4100米的四川色达藏区。我带领医疗队开展为期50多天的慈善公益医疗活动,医疗队中有30多位学生。我们诊治了5000多名藏民,做了1000多台手术。我们遇到了不可想象的困难,但是这些学生用心与藏民沟通,用爱助藏民康复,无一退却。”这是温州医科大学“色达健康行”公益医疗服务活动结束后,领队吕帆副校长写下的一段感言。
温医大可溯源至创办于1912年的浙江医学专门学校,2013年由温州医学院更名为“温州医科大学”。在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始终不忘“医乃仁术”的育人使命和救死扶伤的社会担当,尤其近年来利用自身的学科特色和医疗资源,持续开展医疗慈善公益服务活动,逐渐形成了四大医疗慈善品牌——“特奥”志愿服务、“生命相‘髓’”活动、“明眸工程”和“幸福微笑联盟”,走出了服务大众的特色医疗慈善公益之路。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莫以善小而不为。一种态度,改变一个世界。对于未来的医生,我们要让他们铭记‘医者仁心’,做善事是最大的事,比金钱更为重要。”温医大校长瞿佳教授说。
2001年初,温医大眼科教授吕帆作为医师志愿者,参加了在美国阿拉斯加举行的冬季世界特奥会,成为走向特奥运动场的中国大陆志愿医生第一人。特殊奥林匹克在全球推广实施“运动员健康计划”,温医大师生志愿者们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其中,为特奥运动员提供无偿的医疗保健服务,足迹遍及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温医大发起“生命相‘髓’中华骨髓库宣传暨骨髓捐献活动”的则是一位叫陈婵娟的学生。2005年,陈婵娟在医院担任导医时,遇到一位等待配型的白血病患儿。她呼吁帮助白血病患儿!学生们自发举办了骨髓捐献志愿服务活动,72位同学成为首批入库志愿者。之后,学生们又发起成立了“温州高校生命相‘髓’联盟”。学生们踊跃参加义务献血,到各地宣讲,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成为中华骨髓库的一员。
从一本教材到一种教育理念
在医患关系越来越被社会所关注的今天,医学教育应承担起怎样的使命,培养既有精湛医术,又有人文精神的医务工作者?
课堂内,学校以课程为依托,全面推开医德教育。学校开设了《认识和呵护生命》《医学伦理学》等十多门医学人文课程。在开放式体验教育课程中,学生通过扮演患者、患者的家属、医务人员等多重角色,模拟医患沟通情境,理解医学的意义和医务工作者应有的道德表现,培养职业精神。
课堂外,学校以各类医疗慈善活动和志愿服务为载体强化实践育人。“特奥”志愿服务中,穿着和运动员同色T恤的志愿者们,在与智障儿童沟通中“处处都留个心眼”;“幸福微笑”志愿服务中,志愿者们通过语言交流与心理辅导,用耐心和爱心帮助孩子们展露出自信的微笑……
一批热心参加慈善医疗志愿活动的师生脱颖而出,如致力于“特奥志愿服务”的陈浩教授荣获“全国特奥工作先进个人”称号;热心为白血病患者提供帮助的俞康教授荣获我国医师行业最高奖项 “中国医师奖”;郑科科被评为“浙江省公益之星”等。
从校园文化到城市风尚
温医大医疗慈善品牌的持续开展,使志愿文化渗透到学校各个方面。2012年建立浙江省首个“人人储备、人人可用”的“血液银行”,2013年启动救助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心脏病患者的“心心工程”,一批新的医疗慈善、志愿品牌正在形成和壮大。
2009年,温医大联合当地新闻媒体和慈善总会,将“明眸工程”变成温州人的集体行动。民企蜘蛛王集团专门设立了1100万元的“明眸工程”专项资金,此后更多的企业加入进来。如今,“明眸工程”已走进全国12个省、市,结对17家医院,筹集善款2300多万元,实施手术5000多例。“爱心温州·善行天下·明眸工程”荣获第七届中华慈善奖。
2009年5月,温医大联合媒体发出倡议:在温州建立“世界温州人微笑联盟”,以世界温州人的募捐为资金来源、以温医大附属口腔医院为平台、以美国“微笑联盟”等技术先进的国际机构为技术指导的唇腭裂慈善、医疗、培训组织。全国170家温州商会和248家温州人海外侨团的代表1500多人,为着同一个慈善目标赶到上海,成立了“世界温州人微笑联盟”。截至目前,“幸福微笑”慈善医疗救助活动已完成了1500例唇腭裂手术。(本报通讯员 李 琦 本报记者 陆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