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2月17日 星期二

    光明述评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系列述评之三

    曹华飞 《 光明日报 》( 2013年12月17日   01 版)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首次召开的城镇化工作会议,传递出了颇多重要信息。会议提出的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建设用地使用效率、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等六大任务,以及内涵阐释、路径设计、制度保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明晰的思路,那就是,强调科学发展观,尊重历史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归根结底,就是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以此塑造未来中国的面貌。从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和“城乡一体化”的总体格局贯穿始终,改革创新不断加强思维辩证性,注重关联性和耦合性,全面深化改革的图景正在协同、系统的结构框架上次第展开。

        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城镇化毫无疑问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是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我国的城镇化之路已经走过了30余年,经历了从支持小城镇到重点发展大城市,再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路径,多次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而在30%~70%的城镇化加速阶段和工业化后期阶段,在52.57%的城镇化率这个数字背后,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现状、特点与挑战都很突出。以物为主的导向造成土地的城镇化快于人的城镇化,而人的城镇化同时也滞后于工业化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阶段。“跑偏”的城镇化带来的问题逐渐凸显,圈地卖钱、拆除旧建筑、无约束扩大城市面积、大搞工业等,一系列短视的行为,使得城镇化衍化成一种“大城市病”,引发了城市盲目扩张、布局不合理、投资过热、债务负担加重,以及环境资源受到破坏等负面效应。

        在以往应对危机、扩大内需的经济建设的内涵之上,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城镇化工作会议着力强调了提高质量,实际上是将城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新的境界。高质量的“人的城镇化”着意社会公平公正、生态环境改善以及对人文历史的保护。社会公平正义,就是要关注民生,尤其是农民工这一历史性群体的幸福指数和未来导向,包括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城市和村镇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等多个问题导向式改革举措势在必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要避免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乃至破坏,避免过度依赖资源开发和投资,更加绿色、低碳、循环、集约的建设发展应该得到路径和制度保障;保护人文历史,就是要站到唯物史观的高度,顺应自然、善待历史、传承文化,扭转大拆大建、千篇一律的错误思路,控制人为造城运动,在“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共识之上,构建实现现代田园城市的激励机制。这是新型城镇化的新意所在。因此,质量、规律等应该成为发展关键词。

        城镇化的本质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是与经济发展相伴的客观现象,作为改革的总抓手和指针,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核心既是基调,也具有高度的现实指向性。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势必成为重启改革、经济再发展的破题之举。(本报记者 曹华飞)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