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1月24日电(记者杨君)继22日发生5.3级地震后,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于23日6时4分、6时32分相继发生5.8级、5.0级地震,该地区曾于10月31日发生两次5级以上地震。23天内发生5次5级以上地震,这样的频次意味着什么?此次松原地震有哪些特殊性?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预报部主任刘杰介绍说,我国发生的地震中,较常见的是一个主震和一系列余震所组成的主震—余震型地震,这类地震占到我国地震总数的80%左右。松原11月22日至23日与10月31日发生的地震,震级相当,属于震群型地震,此类地震在我国相对较少,因此看起来较为特殊。但在震群型地震中,这样的地震发生频次属于正常。
松原地区是否具有发生更大震级地震的可能?对此,刘杰表示,目前松原地区地震构造是破碎的,不具备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背景。然而,刘杰提醒说,这种震群活动比较强,因此松原市内地震不会马上结束,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当地仍有发生5级左右地震的可能性。
今年以来,东北地区发生8次5级以上浅源地震,频率之高自1900年以来实属罕见。刘杰分析说,2011年日本发生9级地震以后,西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作用明显增强,导致东北地区地震活动增强。东北地区仍具备发生5级左右中强震级地震的可能性。刘杰同时也表示,由于地震构造的原因,东北地区并不是一个地震强活动区域,即使处于地震活跃期,发生大地震的概率也依然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