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1月25日 星期一

    主创心语

    “孝”是一老一小相互依靠

    ——我拍《老有所依》

    赵宝刚 《 光明日报 》( 2013年11月25日   14 版)
    电视剧《老有所依》剧照

        孔子云:百善孝为先。何为“孝”?《说文解字》中解释“孝”字的含义:“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也就是说,“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孝道文化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源远流长,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孝”,可见孝道的文化影响力之久远。

        一老一小,互相依靠扶持,才能组成一个稳定的“孝”字。老人和儿女应该互相扶持,这样才能构成一个真正和谐的家庭。但是,当今社会孝道的传承受到了很多现实因素的影响,老人到晚年生活不能自理,年轻人要服侍老人又要开创事业,其间产生矛盾和摩擦在所难免,而且中国独生子女的家庭模式更加剧了这种矛盾。这个困局不仅是老年人在面对,更牵涉到子女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这是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孝道文化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要应对当今社会的养老问题,就不能完全依靠古人的方式,必须要将孝道文化加入当代社会意识,这种意识主要体现在人的心态和精神意志方面。如果你用传统的承受苦难的心态来处理当今养老困局,那么你的生存空间会被养老的困局和工作的压力完全占满,痛苦不堪;如果你用消极的态度来面对养老的困局,恨不得将这种困局转嫁给别人,那么新一轮的家庭大战就在所难免;如果你用坚韧的性格和智慧的方式来处理养老困局中所遇到的所有问题,那么你的生活会井井有条并能享受到天伦之乐。

        这种当代意识的提出,跟现代文艺作品的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是有一定区别的。现实主义更关注于现实问题的提出和批判。而当代意识的提出是将现实主义更往前推动一步,在提出社会问题的时候,更多关注于如何从个人本身来解决这些问题。现在很多人有一个误区,一旦遇到困难就怨天尤人,将责任推卸给社会。社会本来就是无数个个人组成的,当问题产生的时候,大家都说是社会问题,而不从自身进行反省和改变,社会问题是无从解决的。北京精神提出的“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并不是一句口号,这要求我们每个人用爱国的情怀、创新的精神、包容的心态、淳厚的品格来要求自己,改变自己的心态和处事原则。因此我们提出的当代意识就是要在文艺作品中为大家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出路,不给人指出出路的苦情戏对于社会进步是没有什么益处的,只会让人感到更为绝望和痛苦。

        《老有所依》的着力点在于“有所依”而不是“无所依”,它不是一部单纯展现养老困局现象的作品,而是要树立几个当代人的典型形象,他们都具有先进的当代意识,他们从不怨天尤人,从不将老人当做自己的包袱,他们积极应对生活中的所有磨难,用自己的爱与坚强为家人构筑起一座老有所依的温暖港湾。我们要让观众从剧中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家庭的珍贵、坚韧乐观的当代精神。女主角江木兰有四个老人要赡养,她还有一个女儿将要上小学,此时她还面临着升职的关键时期。如果按照传统的现实主义写法,那就会有无数的苦难要降临在江木兰的身上,有无数场家庭大战等着她。但是我们当代社会已经不再提倡忍辱负重的女性形象,我们需要的是新型的具有当代意识的女性形象。我们要将对当代女性所有的期望都加在江木兰这个人物形象上,她智慧、坚韧、乐观,我们希望用江木兰的精神来感染无数的观众,让他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江木兰作为自己的榜样。

        文艺作品的最终目的是要人从中获得幸福和快乐,所以我们会在《老有所依》中为观众指出解决养老困境的很多种出路,虽然这些出路不能完全解决养老问题,但是这部戏所提倡的以北京精神为代表的当代精神一定会给人以诸多启发,让大家从自身改变做起,为解决养老问题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作者为《老有所依》导演)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