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1月11日 星期一

    陈双印:我只是想拍出真实

    陆 静 《 光明日报 》( 2013年11月11日   14 版)
    导演陈双印

        一部叫《爱·回家》的电影,五年内,拍了三次,先后动用三组演员,其中的一个版本还是明星云集。最终,导演陈双印选择了最质朴的一版,没有明星演员、没有奢华场面,却让人荡气回肠。在当下,电影沦为商品、制作方使出各种招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环境中,像陈双印这样的导演恐怕找不到第二人。有人说陈双印“疯了”。

        陈双印如此执着,坚持的到底是什么呢?做纪录片出身的陈双印视“真实性”为生命,容不得半点虚假。从造型真实到环境真实再到影片精神气质上的真实,他对真实的渴求近乎到了苛求的地步。

        陈双印说,当观众看完电影觉得虚假时,那影片所有的叙事、审美、教育、批判的功能都不会被观众接纳。他解释说,电影虽然是梦幻的艺术,但其魅力就在于采用虚构的手法能让人在心理上产生真实的感觉。所以,不能给人以心理真实感的电影肯定是失败的电影。

        在漫长的制作过程中,很多人建议陈双印不如做得商业一些,年轻女人犯罪可以有太多让人猎奇的东西。如果按照类型片的套路走,可以做成犯罪心理片、警匪片、追捕犯人的公路片,为爱而不顾一切的言情片甚至恐怖片……总之,有太多想象的空间。也有人提醒陈双印,不如做一部英模片或者是政绩电影,在题材上占领制高点。这些,都没能动摇陈双印的追求。《爱·回家》中,没有声色犬马,没有生硬的说教,甚至台词都不多。然而,那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却立在了观众的心中,让人为之牵挂。电影《爱·回家》在各地的放映过程中,上至耄耋老翁,下至弱冠少年,不少人都哭红了双眼。

        陈双印说,坚持很难,他也有灰心的时候,但是当他面对监狱中那些年轻的面孔,看着那一双双渴望自由的眼睛时,他欲罢不能。花季一般的孩子,因为父母的情感破裂走向歧途;家庭暴力让本应得到呵护的宝贝成了没爹没妈的孩子……这些都是大墙内最真实的故事。每次采访,陈双印都要强忍泪水,那些泣血的哭诉,强烈地激发着他的社会良知,他发誓要把这份感动传递给更多的人,呼唤所有的父母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为了让这样的故事做到像纪录片一样的质感,他拒绝广告植入,拒绝了明星的光环,他不能让这样的故事掺杂半点商业元素。他坚信,当电影叙事让观众在心理上产生真实感,观众自然会被影片渲染的情绪感染,被影片讲述的故事折服,进而接受影片传递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考影片反映出的社会问题。

        要让电影具有真实感,并非易事。为了达到效果,《爱·回家》不但在监狱实景拍摄,而且全部启用新人,演员们短发素颜出境。同时,在场面调度、剧情设置以及类型风格的把握上,陈双印也都努力还原着真实。他说,他期待用赤裸裸的真实考问每个人的内心,关注他们、警示自己,提醒每一个人,无论多忙都要停下来,倾听一下来自孩子、来自家人的心声,家和谐了,社会才会安稳。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