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系列电视剧第一部《大秦帝国之裂变》2009年播出时掀起了一阵收视热潮,并引发了专家学者的关注;第二部《大秦帝国之纵横》今年9月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受到业界的一致好评,收视效果却不尽理想。接下来,第三部《大秦帝国之崛起》即将完成后期制作,预计2014年将与观众见面。第四、五部也进入紧张的筹备阶段,预计2014年初完成剧本创作。作为一部大型史诗电视连续剧,《大秦帝国》系列如何在总结前两部的制作经验基础上,进行接下来的创作?近日,在后续创作策划座谈会上,主创向专家们讨要创作秘方。
历史正剧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在当下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影视创作出现了一些过度娱乐化的不良倾向。一些古装电视剧把虚拟的故事嫁接在一段真实的历史背景之中,只求故事好看,是否符合历史现实却不是决定其创作取向的主要因素。还有一些电视剧为了吸引观众眼球,对历史进行没有底线的戏说,甚至颠覆历史史实,扭曲历史人物,混淆历史背景,视角又多拘泥于后宫争斗、儿女情长,过度地消费了历史。这些现象将历史题材创作引入了低俗的创作怪圈,失去了其应有的厚重内涵和思想力量,并影响历史文化的真实传承。而在这种背景之下,《大秦帝国》系列历史正剧的出现,难能可贵。与会专家指出,中国人必须知道中华民族的重要历史,才能从中汲取历史营养,倾注爱国情怀。
对于后续创作,专家们认为,作为历史正剧,创作者们应该继续传承以历史带人物、用人物表现历史的创作手法。既要尊重历史,又不能让历史禁锢住艺术创作的手脚,这确实为创作者提出了一个难题。史料中对一个历史人物可能只有区区几十字的记载,如何塑造这个人物,怎么展开合理想象,这就涉及到把握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关系的问题。总而言之,历史正剧一定要遵循历史史实,然后在历史情境下结构故事。
历史正剧除了普及历史知识之外,向广大观众传达正确的历史观也非常重要。对此,专家建议,创作应该坚持唯物史观,既要看到重要人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又不能忽视人民群众对历史走向发挥的强大力量。对历史人物的评判,既要参考他的道德品质,也要分析他在推动历史发展中起到的作用。我们既反对把历史道德化,也反对把道德历史化,这样才能用历史理性全面形象地反映这段历史。
要挖掘历史题材的现实意义
不可否认,历史是后人书写的。所以,作为当代人创作的影视作品,《大秦帝国》在创作过程中还必须具有当代精神的关照。专家指出,《大秦帝国》中,从国力较量、外交政策、用人理念等治国之策,到反贪反腐、清剿黑势力、清官频出、贪官受罚等社会现象,这些内容的展现都必须对应当下的民众心理。以古喻今,对现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借鉴和警示的作用。当然,这也要把握一个度。历史剧不是一个大箩筐,什么都往里装。不能为了追求与当下的对应关系而编造情节,还是要从逻辑出发,注重创作的合理性。
专家指出,《大秦帝国》创作应该更加鲜明地突出地域文化风貌、传统习俗和民族精神,起到传播营销的作用。据了解,陕西省将推进大秦帝国文化系列工程,以电视剧的拍摄播出为契机,以文化旅游、影视剧生产为龙头,打造影视剧遗址公园、大型演艺秀场、秦文化博物馆等项目。
要引领而不是迎合
《大秦帝国之纵横》制作精良,却由于很多观众历史知识和文化储备不足,看不懂剧情,影响了收视率成绩。那么,《大秦帝国》的创作者接下来该怎么做?专家建议,既不要因为教育引导,而放弃了服务大多数群众;也不要因为一味强调顺应需求,而放弃了教育引导。创作者要考虑到观众的欣赏需求,春秋战国历史纷乱复杂,如果荧屏上一会儿是齐国,一会儿是秦国,一会儿又是赵国,来回跳跃,容易给观赏带来困难。所以,每集之间的剧情,要做到环环紧扣、层层递进。在语言方面,使用文言文的台词要注意运用字幕,做一些适当的“翻译”工作。
既然不能放弃艺术品格,一味地迎合市场,那么为了吸引观众,导视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专家指出,这个工作要做在播出之前,播出过程中亦要有所呼应。就像现在很多交响音乐会,演出前做普及性讲座,演出过程中音乐家和观众可以互动,《大秦帝国》也可以组织相关的活动,对所要表现的历史内容和思想内涵进行解读,让观众更好地接受和欣赏。现在已经不是单拼电视剧质量的时代了,而是要进行综合实力的全面比拼。如何让电视剧真正地贴近观众,让他们从传奇人物的传奇故事中找到心灵共鸣,这也是《大秦帝国》团队需要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