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1月04日 星期一

    艺坛杂议

    音乐选秀要回归音乐本身

    殷燕召 《 光明日报 》( 2013年11月04日   14 版)

        据统计,今年全国卫视平台有13档音乐选秀节目,加上其他类型的音乐节目,仅仅卫视频道的音乐节目就有20多种。如此众多的音乐节目,不乏“旋转椅子”、煽情故事之类的噱头,也有导师口水大战、麻辣点评的关注点,音乐之外的因素不少,甚至有些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音乐选秀节目,网上相关新闻排在前十位的都是导师与选手的八卦消息。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今年所有选秀节目,似乎没有真正的赢家——对普通观众而言,没有人能记住某个节目的某个冠军叫什么,没有人能记住某个选手的声音特别好听,更没有那首歌曲因为选秀节目而流行开来。

        近些年来,音乐选秀类节目你方唱罢我登场,让人觉得似乎太多太滥,这其实与这类电视节目本身的特点有关。音乐类节目表达情感比较直接、简单,对于大部分观众来讲,互动和参与的门槛比较低,所以受众界面最开阔。其实早在音乐选秀节目之前,哪怕《同一首歌》这样唱老歌的节目,技术上没有太多创新,仍然能获得较高的收视率和观众比较好的满意度,说明音乐特别是歌曲节目,比较容易跟观众共鸣。尽管目前这类节目也许供给过多,但将来它依旧是电视节目中的重要“角色”。

        在今年众多音乐选秀节目中,北京卫视《最美和声》有别于其他同质化的“草根选秀”,导师与选手合作演唱歌曲,以“和声”最美作为选拔标准。这档节目更专注音乐本身,没有过度的舞美包装,没有刻意的煽情,真唱真比拼。《最美和声》播出的这段时间,北京卫视收视率稳居全国卫视前五名,每期节目的收视率为同时段全国第二名的水平(第一名是《非诚勿扰》)。在前后160天时间里面,与节目相关一共产生了395万条微博,在排名前50的微博中,没有一条是负面内容,其文化价值和社会责任得到认可。

        音乐选秀节目这几年走进一个误区,比赛的味道更浓,而音乐的味道渐淡。但现在有如此多的音乐选秀,越来越多的普通人知道什么样是唱得好,什么样是唱得不好。经济发展使社会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加强艺术修养成为一种普遍的大众追求,能够与社会生活的脉搏契合,节目才会受欢迎。

        不少音乐选秀节目,其版权来自国外,能够做好“本土化”,有自己的特点也很重要。《最美和声》的版权,来自国外一个叫“二重唱”的节目。经过本土化的改造,普通的二重唱变成了导师加选手的组合,更突出明星的效应。当全国音乐选秀节目都是单人赛时,《最美和声》开始双人赛,凭借差异化的特质在全国同类节目中突现出来。

        一档电视节目的成功,也离不开与社会话题的契合。一直比较受欢迎的《非诚勿扰》,对应了城市大龄女青年找对象的话题;近来广受关注的《爸爸去哪儿》,隐含着父亲怎样陪伴教育孩子的话题。音乐选秀节目同样如此,比如“和声”,会带来团队、配合的概念,而这个团队、配合概念,恰恰跟社会倡导的价值观吻合,节目美誉度高也就必然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