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外来务工人员进城,农村里的留守儿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但城市里的留守儿童同样需要关注。
暑假,对城里的孩子来说,意味着一种解放,他们可以在假期玩游戏、旅游、参加夏令营,尽情享受假期的快乐和亲情的温暖。但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来说,却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放假没几天,苏州某医院日接诊儿童意外伤害猛增,其中多是外地孩子跌落伤和烧烫伤。据统计,2011年苏州警方因孩子溺水接警72起,共56名孩子不幸溺水身亡,其中大部分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外来务工人员进城,农村里的留守儿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但城市里的留守儿童同样需要关注。苏州市三元第三小学校长冯磊认为:“不少外来务工人员为了让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花很大力气把孩子接到城里来上学,但他们大多上班时间不规律且工作时间长,根本无暇陪伴孩子,加上能力有限,无法为孩子科学合理地规划假期,孩子放假就等于‘放羊’。”
“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在教育基础、视野等方面与城里孩子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刚进入城市的孩子,一时间还很难适应大城市的校园和社区生活,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起暑假,为他们开辟‘第二课堂’,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苏州市胥香小学校长项军说。
在调查中,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提到,希望社会能多给孩子提供一些免费的暑期活动场所。但现实情况是,由于场地、资金、人员等诸多条件的限制,再加上社会对这一群体暑期生活的关注度还不够,受活动场所、志愿者等条件的限制,一些暑期关爱活动比较零散,很难形成长效机制。
前不久,苏州著名相声演员刘喜尧和苏州滑稽剧团演员们走进苏州市姑苏区潼泾社区“小候鸟”工作站,免费为孩子们表演、辅导。“第一次参加专业的艺术培训,第一次做陶瓷,第一次参观空军基地,第一次坐轻轨……”专程来苏州跟父母过暑假的汪旭,没想到今年的暑假能这么开心,于是他跟小伙伴们相约:“明年暑假还来苏州。”
潼泾社区书记罗瑾华告诉记者,“小候鸟”工作站之所以能成功,因为其实行的是政府牵线、社工策划、社会组织执行、社区挖掘资源全力配合的形式,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共建共享,扫除了场地、资金和人员缺乏的障碍。
为了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快乐、安全过暑假,近几年,江苏各地纷纷行动起来,比如张家港的校外辅导站、昆山的“共享阳光”流动少年宫等。也有一些社会团体、企业、大学生志愿者有意识地组织活动,为城市留守儿童提供公益服务。
目前,苏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已达32.18万名,光靠几个社区、少数的志愿者很难满足如此大的需求。专家认为,每一个文明城市,在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学上”“上好学”的同时,也应该将这些孩子成长和发展的愿望纳入城市发展轨迹。
全国妇联报告建议,政府应建立、健全领导协调和工作督查考核机制,将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及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并建立共建共享的留守流动儿童动态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将农民工家庭在经济、教育、健康等领域的监测评估指标纳入政府部门常规统计之中。同时,构建学校、家庭、社区相衔接的关爱网络,在流动儿童集中的每个社区建立关爱服务阵地,为他们提供生活托管、心理辅导、家庭教育指导,开展课外活动。(本报记者 苏 雁 本报通讯员 李 锦 许学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