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警种学院依托首都丰富的军地教育资源,实施“区域合作、军民融合、警种合力、合作共赢”大战略,写出开放办学“大文章”,其成功经验受到总参、武警总部首长肯定。
搭建办学新平台
武警警种学院办学伊始,就与国防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名校签订联合办学战略合作协议,这在全军乃至全国尚属首例。
按照协议,学院与6所高校21门课程实现互选,接通国防大学部分数据资源网,采取网上远程教学和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使官兵不出校门就能学到其他高校的优质课程。同时,每年选派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员到合作办学单位讲学和学术交流。通过这种方式,把军地名校先进成熟的办学理念、优质的教育资源、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前沿的理论成果及时引进运用,推动了教师队伍素质的升级换代。
走出“四联”路子
近年来,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已成为警种部队重要使命,水电、交通部队已被正式纳入国家应急救援力量体系,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队”。为此,学院拓展育人途径,走出“四联”办学路子。
一是联教。他们把学院的人才优势、警种部队的装备优势、训练基地的场地优势结合起来,有力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
二是联训。建立双向交流制度,学院组织教员到警种部队代职锻炼、比武等活动,使他们了解部队需求。同时,吸纳警种部队优秀人才来院任教组训,有效提高任职教育质量。
三是联演。去年8月,森林部队组织“绿色卫士—11”灭火实兵演习,学院及时协调将部分教员编入参演队伍,从设计方案到导调实施,每个环节都做到全程参与,收到较好效果。
四是联考。对毕业学员,他们坚持与部队联合制定考核标准,学院领导定期到警种部队一线调研,了解考评毕业学员在部队的现实表现。
面向未来借力挖潜
院党委借力挖潜,形成“五创”模式。
创学术品牌。院党委创办“半月学术报告”,聘请许志功、欧阳中石、金一南等军内外知名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全面提升学术交流的层次和水平。
创学科体系。他们打造警种应急救援新兴学科,将30余项部队建设重难点课题纳入教材,将50余例部队新战法、新成果编入教材。
创学院文化。警种部队各有独具特色的部队文化,如黄金部队的“阳山精神”,森林部队的“火场精神”,水电部队的“三峡精神”等。学院把这些精神,渗透到教学科研全过程。
创名师工程。他们加大高精尖人才引进力度,带动教员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譬如新组建的军事心理学教研室,成为学院人才引进的亮点。
创实践模式。学院采取寓军于民、借梯上楼的方法,到世界500强企业三一重工、联想集团等进行调研和磋商,寻求支持,联手构建新装备教学培训基地,教员授课、学员训练,学习有了近似实战的环境。
近两年来,该院有12人获军队院校育才金银奖,27人被评为全国、全军和武警部队优秀教师,年度教学考评总评成绩名列武警院校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