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间质纤维化在西医上是一组主要累及肺间质、肺泡和(或)细支气管炎为主的肺部弥漫性疾病,对健康威胁极大。从发病看,近年或有年轻化趋势。这种病发病不分季节,但遇雾霾天气会使病情加重。近来雾霾天气增多的情况不止在个别城市,遇到这种天气,对患者和患者家属来说更会雪上加霜。
由于中晚期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存活期短,临床上肺间质纤维化被称为“亚癌症”,很难有效控制。有中医专家认为:如能把中西医治疗的优势结合起来,往往会事半功倍,出奇制胜。
肺间质纤维化临床分为多个病种,尘肺是其中的一种,从事矿业,矽肺占比例较大。临床上亦经常会见到肺间质纤维化合并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如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肺间质纤维化发病的原因多种多样,但都有共同的发病规律:肺间质、肺泡、肺小血管或末梢小气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炎症,在炎症损伤和修复的过程中,导致纤维化的形成,肺间质纤维化形成后影响血液的运行,进一步加重肺纤维化。临床表现为干咳、进行性呼吸困难。有的患者会出现四肢末端紫绀,鹰爪指、甚至杵状指,严重者会出现消瘦、乏力、胸部憋闷等症状,最终病人多因呼吸衰竭而死。由于肺间质纤维化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临床上,很多患者都会在不经意间,使病情从早期的间质性肺炎转变到中晚期的肺间质纤维化。
肺间质纤维化通过胸部CT、肺功能检查等可以明确诊断。在治疗上,西医中对于肺部感染急性期的患者,抗生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平时主要通过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甲强龙结合免疫抑制剂如氨甲蝶呤、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等药物治疗,能够缓解患者病情,但还是很难逆转。
目前肺间质纤维化常常被认为具有不可逆性,存活期较短。
我从事中医呼吸系统疾病诊治30余年,总结30多年的医疗实践,我认为在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问题上,应将中西医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从病理上看,对付肺间质纤维化这样的顽症,很适于用中医的治疗手段。我总结了一些经验,当将这些经验系统运用于临床时,发现大部分患者病情可以得到控制,部分患者可以逆转。通过摸索运用中医方法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现介绍如下:
中药口服
培元固本,活血化瘀
中医上称肺间质纤维化为“肺萎”、“肺痹”,两者皆属肺络脉病变。我认为,在中医理论上,肺间质纤维化虽然病在肺脏,但其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脾、肾为咳喘之本,肺为咳喘之标。若脾气虚弱,运化功能失调,影响至肺脏,即会出现咳痰等症状。中医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若肺气虚损影响到肾脏,患者即会出现气短、喘息、呼多吸少等肾不纳气症状。所以治疗上,我主张大法不变,不变中有变,随症加减。我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自拟通痹化纤汤,旨在活血通络,补肾纳肺。辅以黄芪、白术、太子参等补气健脾,五味子固精敛肾,淫羊藿补肾助阳,补骨脂纳气平喘,对于肺阴虚者,加生地、玄参、北沙参等以养阴生津。
内病外治
中药外用疗法:局部给药,直达病所
中药外用疗法包括中药药罐、药物熏蒸、中药热敷。
中医认为肺主皮毛。《素问·上古天真论》称汗孔为肺之气门。在病理上肺与皮毛有密切的联系。我认为在临床的治疗上可以用药物直接接触皮肤的办法,使药物通过汗孔的介导作用,传输至脏腑,发挥其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功效。药物中常加活血化瘀之三七、莪术、穿山甲,祛瘀通经之水蛭;有清热解毒之金银花、射干;有祛风通络之防己。其中穿山甲既有活血化瘀之功,又有通络散结之力,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穴五针
中医理论中,经络有沟通表里、联络内外的生理功能,在人体正虚邪盛时,经络又是病邪入侵的途径。经脉病可以传入内脏,内脏病亦可累及经脉。所以,我认为通过针刺疗法,亦会有一定疗效。在临床治疗中,我总结运用“三穴五针”的方法。中医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理论,此“三穴五针”并非固定的三个穴位,而是根据症状的轻重、累及的脏腑,选择不同的穴位。例如肺间质纤维化的早期,只有轻微的咳嗽、咯痰症状,未明显累及其他脏器时,我选择大椎穴、定喘穴、肺俞穴;当患者出现胸部憋闷、胸痛、喘息等累及心脏症状时,我选择风门穴、至阳穴、心俞穴;当有的患者出现气短、喘憋、乏力、甚则尿失禁症状时,选择命门穴、肾俞穴、脾俞穴。
临床上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选择不同的三穴相辅相成配合治疗肺间质纤维化,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的不同环节中,要按照中西医各自的理论指导优选各自的疗法,或侧重以中医理论指导治疗,或侧重以西医理论指导治疗,或按中西医结合后形成的新理论指导治疗,取长补短,这样能获得更好的疗效。还有,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树立信心,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作者系解放军武警总队医院主任医师)
链接
名词解释 肺间质
在解剖学上,肺分为肺间质和肺实质。肺间质是指位于肺泡之间的组织,这些组织结构包括:肺泡壁、网状和弹性纤维(结缔组织)、毛细血管网及淋巴管等。肺实质主要是指肺泡上皮和肺泡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