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6月16日 星期日

    文学鉴赏

    记忆中的那一抹锈色

    ——读《身上有锈》

    卢衍鹏 《 光明日报 》( 2013年06月16日   05 版)
    《身上有锈》 简 默 著 山东文艺出版社

        简默的散文所描述的,不是一个抽象的生命概念,而是一种实在的生活经历,是生老病死的生命感叹,是命运多舛的深沉反思,是生活细节的本相还原。

        简默散文真诚而纯粹的写作立场让其呈现出最本色的生活。简默散文的所有记忆来自真实的生命体验和人生经历,来自对父亲刻骨铭心的追忆与缅怀,父亲是简默散文挥之不去的色彩,或者浓郁,或者淡雅,让简默的底层记忆充满了爱的力量。《三盏灯》写遥远的煤油灯曾是全家夜晚的中心,电灯照耀着一家人从贵州迁徙到山东,母亲在父亲去世后坚持将门口的灯换成一盏红灯。简默赋予灯前世、今生和来世的意义,三盏灯分别是母亲、妻子和儿子,而父亲是点亮灯、支撑灯的人。

        真诚书写拨开了生活的伪装,形成了简默散文对寻常百姓生活的深刻体认。《篡改》中非正常的命运往往是瞬间偶然造成的,《青春期》中少年男女在无休止的打闹、好奇、躁动和疯狂中挥霍着绚烂的青春,《煤城词典》中窑、炭、湖、铁道、山、烟囱、夜、昼、人等周而复始地运作……简默告诉我们,生活是真诚的,它不会欺骗任何人,也不会被任何人欺骗,只要你同样真诚。

        简默散文又长于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对父亲的生命记录和深情缅怀是其中最能触动心灵深处的深层记忆,“向死而生”是简默散文的生命立场。他对父亲的生命书写,《医院》《生命凋零》等偏重写父亲的职业、生病和离世,《羊走天堂》、《去北山给父亲送书》等偏重写给父亲上坟和迁坟。几篇散文各有特色、相互联系,从多角度展现了父亲普通而坚韧的一生,写出了儿子对父亲深沉而无声的爱。简默笔下的生命虽然是普通的,但绝不卑微,而是圣洁又延续的。

        简默散文对土地和农村同样有着深厚的感情,这源自对底层众生的深切热爱,也源自一以贯之的人文情怀。正是这种扎根土地的热爱和情怀,让简默散文对现代工业和城市文化保持高度警惕,对所谓“发展”和“进步”进行批判反思。

        在简默眼里,乡土无可挽回地逐渐退出了人们的生活,让人陷入一种“无根”状态。《K15路车》写公路、汽车将人的活动限制在一定的范围,脱离了乡土,扰乱了自然界的法则。《请把泥土带回家》写土地隔开了城市与乡村,走上餐桌的泥土已然变成了垃圾,花盆里的泥土也走向了自己的对立面。在这种情况下,《草木萤火》中的萤火虫就成了稀奇之物,是化肥、农药让这种四处可见的虫子成了遥远的记忆,人们像看“天外来客”一样看着30年没见的萤火虫。

        简默散文之所以如此重视乡土,是因为乡土蕴含着中国寻常百姓的文化,承载着中国最原生态的国民记忆,是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体现着多元的民族精神。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