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重视孩子的教育,望子成龙是中华民族最旺盛的基因。但进入80年代后,孩子教育突然成为困扰很多中国人的问题。因为这之后,中国家庭普遍只生育一个孩子,这让做父母的不忍心孩子像自己小时候那样经历挫折,承受艰辛。那么多人迷信国外的理念和方法,差不多都是想借助它们破解一个难题,就是既要孩子成才,又要孩子免受成才过程的痛苦。一些家长总是幻想用智力开发代替成才的辛苦过程,不仅浪费了钱财,而且毁灭了孩子正常的成长基因。
但是,在《我和郎朗30年》这本书里却让我们看到了另外一道风景。郎朗5岁拿下沈阳少儿钢琴比赛第一名,11岁获得全国少年星海杯钢琴比赛第一名,12岁获得埃特林根青少年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13岁获得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15岁考入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17岁开始职业生涯,被《芝加哥论坛报》称为“当今世界最伟大、最激动人心的天才”。
郎朗是在他爸爸的带领下,一步步走向世界、登上钢琴艺术的巅峰的。朗爸何许人?这个叫郎国任的沈阳人当过工人,当过兵,没有显赫的地位,也没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但他的那双眼睛是智慧的,他不仅及时地发现了郎朗的音乐天赋,而且还能够及时地发现郎朗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
朗爸的过人之处在于,他没有和他同时代许多做父母的一样去大搞智力开发,他对郎朗的早期教育是从培养他的毅力开始的。郎朗有非常好的音乐天分。为了让他的这个天分正常地开花结果,朗爸在他两岁多时开始训练他“坐琴”,就是让郎朗坐在自己的腿上弹钢琴,不到规定的时间不能停下,开始是坐10分钟,然后15分钟、20分钟,逐步地加码,最后加大到40分钟。两岁多的郎朗和其他的孩子一样,对钢琴的新鲜感没有了之后就会拒绝,就会哭、会闹,但这些在朗爸面前都行不通,必须老老实实地坐够时间,弹够时间。这看上去有点残酷,然而它让幼小的郎朗懂得,做事仅凭兴趣不行,必须坚持,必须承受辛苦。
一个人的成功,除了毅力,还需要做事情的专注。怎样才能把孩子的精力集中起来,让他专注于知识和本领的学习呢?朗爸的做法是,努力净化孩子的学习环境,“用正确的、真正符合他心意的理想引导他,给他把握好方向,然后不断给他加码,让他根本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接受坏的影响”。
那些暴露在阳光下的“坏”,因家长们对其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反倒不太容易制造出事端。让孩子偏离正确轨道、出现各种问题的,是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娱乐,包括每天都在播放的电视剧,包括那些让我们乐翻天的漫画和装在电脑或手机上的游戏,等等。这有点不好理解,那些给我们带来快感、带来刺激,让我们得到休息和放松的娱乐,怎么同时也是毁灭孩子前程的东西呢?世界上的事物就是这么奇怪,大成与大败、大是与大非常常同为一体,就看你以哪种方式去接受。因为孩子的自控能力尚未形成,面对娱乐不能像成年人那样随时拿起又随时放下。他们一旦长时间地、无节制地娱乐,就容易着迷上瘾,就会对学习、对理想、对人生的目标失去兴趣。
然而让我们纠结是,孩子们又不能没有娱乐。娱乐不仅像空气和水一样是孩子的正常需求,在某些情况下,它还能激发孩子的聪明才智。怎样才能让孩子既享有娱乐,又不被娱乐弄出那些我们极不想看到的问题呢?正确的做法是对孩子的娱乐活动要有必要的控制,让娱乐碎片化,防止孩子对娱乐着魔上瘾。
当然,这是一个非常难以掌握的节奏,也是非常考验家长能力的一件事,像朗爸这样有大智慧的人在这件事情上也仍有苦恼。他甚至说,“如果有座寺庙允许我们去练琴,我真愿意带着孩子进庙里练,那样效果一定不错。要想学习好,必须要心静,没有杂念,不受干扰。”
把一个正常的孩子送到寺庙里去学习肯定是不现实的,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出现问题也是不现实的。问题的关键是,做父母的应该擦亮眼睛,发现和盯住那些可能酿出大问题的小情况。
青春期叛逆也是困扰许多家长的问题,一些孩子长到十二三岁就开始和家长对着干,严重的还酿出家庭或社会的悲剧。郎朗小时候的学习节奏之紧、之辛苦,恐怕是很少有人能比的,但青春期没有任何叛逆。因为他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每天都在和那些伟大的音乐大师交流,他的精力全都集中在做正确的事情上,任何邪气都不能侵入他的灵魂。
孩子的精力被集中到正确的事情上,就会激发出巨大的能量,就会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惑,然后朝着自己确定的目标坚定地走下去。那些渴望子女成才的父母们,如果能够从《我和郎朗30年》这本书中感悟到朗爸的这些智慧,那么受益的可能不只是那些被各种问题缠绕着的孩子,还有我们这个朝着伟大复兴目标前进的民族。
《我和郎朗30年》 郞国任 著 现代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