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5月19日 星期日

    热点思考

    发展合作社事业离不开第三种资源配置力量

    陈振平 《 光明日报 》( 2013年05月19日   07 版)

    合作社事业是一项促进民生的社会经济事业

     

        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欧文和傅立叶发起组织了“合作共同生活小区”,期望通过相互合作而非剥削的经济活动,达到改良人类社会的目的。1844年诞生的罗虚戴尔公平先锋社作为全世界最早成功经营的合作社,使合作社从理想主义转向实用主义,并形成了成员资格开放、民主管理、独立自主等七大基本原则。19世纪末期的英国“费边社”对于合作社推广起到了很大作用,他们把合作社当作和平、渐进地改良社会的手段,希望以合作的方式重建人类社会的经济,这种思路也影响到中国很多知识分子。孙中山在其著作《三民主义》中曾提到过合作经济,并将合作经济作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的手段;以晏阳初和梁漱溟为代表的中国旧知识分子开展的乡村建设运动,也试图通过合作实现改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目的。1995年9月,在英国曼彻斯特召开的国际合作社联盟第100周年代表大会修订通过了《关于合作社特征的宣言》,对合作社的性质、价值和基本原则作了如下规定:合作社是人们为了满足他们共同的经济、社会与文化需求和愿望,通过联合所有民主控制的企业,自愿联合起来的一个自治的组织。合作社的基本价值包括:自主、平等、公平和团结。合作社社员信奉诚实、公开、社会责任和关心他人的道德价值观。

     

        合作社发展到今天,其经营性作用愈加明显,甚至有人将合作社作为另一种形式的公司看待。但合作社并不是公司,它作为一种经济组织与公司组织有着一定的区别。公司是资金所有者为追求更多利润而结合起来的经济组织,而合作社主要是经济弱势群体互助共赢的结合,并不以营利为目的;公司的进出方式是持有或出售公司的股份,权力控制在股东(主要是大股东)手里,而合作社的进出方式是自愿入股或退股,社员通过民主投票拥有对合作社的管理与控制权;公司的盈余依照出资的比例来分配,合作社的盈余依照交易额来分配。可见,合作社是劳动者的联合而不是资本的联合,它可以追求效益,但更关注社员的利益共享和共赢。合作社采用成员民主投票的方式经营,可能会降低其运行效率,不利于合作社参与市场竞争,但这也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合作社社会经济事业的本质。从宗旨来看,合作社旨在运用合作组织的力量,激发基层民众自立自强的精神,解决其共同困难,协助其改善生活,发展事业。从意义来看,合作社有助于建设团结和谐、共同富裕的社会,保障经济弱者的经济利益。可见合作社是一项社会经济事业,对促进社会民生建设有显著作用。

     

    不同于市场和政府的第三种资源配置力量

     

        在传统经济学看来,资源配置的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种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着基础性作用;另一种则是国家或政府,它在市场配置起着基础作用的前提下,运用强制力对资源配置进行调控。市场配置依靠价格和市场供求关系进行资源配置,其本身伴随着社会分配的不均衡,可能会造成公共品的供给不足。政府配置以权力为依托,通过行政命令来调动和分配资源,这种方式可以补救市场失灵,调节社会财富的分配和保证社会公共品的供应。但政府配置本身也会失灵,政府配置作用的发挥受到现实政治的强烈影响。

     

        除了市场和政府配置力量之外,是否还存在第三种资源配置力量呢?回答是肯定的。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鲍勒斯通过研究表明,除了市场和政府,利他主义行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政治经济学家奥斯特罗姆也认为,现实中存在一种非政府非市场的公共治理和资源配置方式,这一发现使她获得了2009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国内经济学家也注意到了第三种资源配置力量的存在,他们将其表述为“第三种调节”、“第三种力量”或者“第三只手”等。在本文看来,第三种资源配置力量就是除市场和国家之外,由习俗惯例、伦理道德等组成的对资源进行补充性配置的力量,第三种资源配置力量包含处于基础地位的习俗、社会心理层面和处于上层领域的伦理道德、意识形态层面。

     

        合作社作为一项社会经济事业,单纯依靠市场配置和政府配置力量并不足以体现合作社事业理应包含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取向,甚至造成合作社事业的定位不清。在此情况下,发挥第三种资源配置力量在合作社经济中的作用既有客观必然性,其现实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

     

    合作社事业发展离不开第三种资源配置力量

     

        首先,“互助合作精神”是合作社建立的必要条件,这离不开“第三配置”的作用。虽然经过两百多年的演变发展,合作社已从崇高的社会经济改造理想,发展为现实的合作社经营组织,甚至有被移植到世界各国当做建设国民经济、农村经济的政策性工具,但合作社促进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世界和平与安全作出贡献的理想没有改变过,“互助合作精神”始终是合作社事业的灵魂。

     

        其次,规范的制度和契约精神是合作社良好运行的关键和保障,这需要发挥“第三配置”的作用,将合作规范“内化”给合作社的每个成员。这种内化机制可以固定社员的行为范式,设定社员的行为界限,而这对于维护合作社的管理机制、提高合作社的运行效率,节约交易成本等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最后,合作社要切实改善全体社员经济社会状况,也需要“第三配置”力量发挥作用。只有按照合作社的基本原则,让合作社的所有成员共享合作社发展的成果,合作社才能不致于成为少数人操纵的工具,才能沿着持续健康的轨道发展,这将决定合作社这一社会经济事业的兴衰成败。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