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深陷债务危机的意大利,中国模式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话题。在中信出版社的新书《中国道路》中,意大利学者洛丽塔·纳波利奥尼对中国的发展予以了热情的赞赏。
不得不说,这部剖析中国改革开放发展之路的著作充满了理想化的色彩。书中指出:“经济危机将整个欧美变成人人自危的恐怖之地。……然而在中国,人们在见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幸福感也与日俱增。”面对诸多民生问题,这种幸福感似乎与大家的期待还有一定的距离。不过,道路与问题毕竟属于不同的范畴,此书的价值在于站在全球的视角下,来考量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读罢此书,终会感到,在相同的处境和起点下,中国道路已显现出它的诸多优势。
该书对中国改革开放30余年的发展道路予以深入剖析。正如题记中所言:“尽管中国相关改革依然任重道远,但是无论是联合国还是世界银行,乃至广受尊敬的非政府组织,没人能否认中国正行进在正确的道路上。”这种肯定来自于在广阔视野下所形成的对照。相对于冰岛模式、东欧模式和智利模式,今日中国模式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显现。冷战结束以后,新自由主义成为一种时尚,甚至被很多人认定为是独一无二的经济模式,冰岛作为新自由主义的实验室,在此后的20年间被视为全球经济的奇迹和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然而,今天的冰岛面对的景象已经完全不同,这里曾经繁荣的经济在金融危机中受到重创,冰岛的经济再次回到了以农业和渔业为主的时代。这场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得新自由主义受到了挑战,同时,人们将目光投向了那些曾经被视为异类的没有单纯奉行新自由主义的国家,其中便包括中国。而中国模式的精髓则被纳波利奥尼概括为“团结就是力量。”她甚至列举了一个在威尼斯赌场的中国人的例子,反问记者:“一根手指能做什么?甚至拿不起一个筹码。但五根手指就能做到你想做的事。没有亲戚和朋友,你就孤立无援。不融入集体,什么事也做不了。”也许这种集体主义的观点,甚至在今天许多中国的年轻人中间,也被视为缺乏个性、寻求同化的代表,然而同时,正如书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所剖析的那样,在这个由家庭和亲情维系的社会中,我们都会不知不觉间按照如此方式行事。
此书在对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对中国发展的描述也充满了思考的意味。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过程中也充满了某种辛酸。外资企业为了节约成本,舍弃必要的劳动保护措施而酿成惨剧。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和高强度的劳动,严重的环境恶化,这些作为发展的代价见诸纳波利奥尼的笔端。对中国人而言,贫穷与不均二者间的选择始终是一个不会休止的话题,特别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中从未息止过。直至今天,许多小煤矿中的矿工、建筑工人、制造业工厂中的产业工人、大量从事服务业的农民工,他们的处境依然堪忧,这也并非仅仅是中国在国际化竞争中的博弈。财富的聚集使中国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贫富的分化,今天的飞速发展使我们渐渐摆脱了贫困的影子,而同时,民生与社会公平也渐渐成为这个社会的重要话题。
在西方人的视角下,反观中国自身的发展,也许这正是本书的魅力所在。在这种不同的视域下,我们似乎更加清晰地看到了中国改革发展的清晰脉络,同时,对于中国的未来将会予以深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