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因为父亲就任云大校长之前任职于清华,一些文献中写到,熊庆来按照清华的模式来办云大。有的文献干脆写到,熊庆来的目标,是要“把云大办成小清华”。
其实,即使在清华主持算学系时,他也没有因循清华算学系原来的模式,或是仿照清华其他系的模式来办算学系。下面是当时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与文学院院长冯友兰的一次对话:
冯友兰:“理学院各系大都仿照美国大学,化学系系馆也是仿照美国大学化学系馆建造。文学院在中西贯通的基础上,一定要做出自己的特色来。”
梅贻琦:“你忘了,算学系系主任熊庆来是留法学生,他的办系方针与课程编制与法国大学相近,就不是美国派了。你说文学院要中西贯通,我看确实击中了要害。”
的确,在清华园里,父亲的办系之道是独树一帜的。
父亲说过“学校不仅是一培植人才之机关,而同时是一学术之源泉。”极力造就算学系学术研究环境,从清华算学系走出来的杰出数学家以及他们的成就,可以列出一串名单,其中佼佼者当数陈省身和华罗庚以及他们对微分几何和数论的划时代的杰出贡献。
父亲应邀离开清华,赴任云南大学校长后,与龙云“约法三章”。“约法三章”实际上是“学校自治”精神的体现。父亲对云大的管理体制也进行了改进,改变了过去集大权于校长一身的做法,建立了三会(校务会、教务会、教授会)、三处(教务处、训导处、总务处)、五院(文、理、工、医、农)体制。这样的体制结构的核心价值是教授治校;保障校务公开,使教职员知校情、省情、国情,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参与学校建设的热情。
强调加强基础,重视基础课的教学。这是父亲的一贯主张。一是抓课程编制:“基本课程精当切实”,“不欲浅隘,亦忌浮夸”。二是安排最好的教师讲授基础课。云大各个专业的基础课大都由学识渊博的教师担任,譬如他聘请到了赵忠尧教授,在云大教的就是《普通物理》课程,吴文藻教授任社会系《社会学》教师。再如,冯景兰任《普通地质学》教师、顾颉刚任《中国古代史》教师、楚图南任《大一国文》教师、吴晗任《中国通史》教师、严楚江任《植物学》教师……这样的传统,一直延续到解放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