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重视媒体的社会责任?记者的社会责任是什么?记者应怎样承担社会责任?4月16日,中国记协二楼新闻发布厅,来自中央和地方新闻媒体等单位的领导及编辑、记者,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求解答案。
为进一步增强新闻工作者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努力,中国记协与全国三教办结合湖北新闻界开展的“我是建设者”大讨论,在京举办“我为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记者社会责任主题讨论会,并发起“我为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倡议活动。
有些媒体“腿脚发软”、“方向迷失”
与会同志认为,面对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的大调整大变革,一些媒体存在市场压力下的“腿脚发软”和全媒体裹挟下的“方向迷失”,使新闻工作者价值追求和职业精神出现滑坡。
人民日报副总编辑谢国明表示,快速发展的中国在成长中会有烦恼,遭遇进步的尴尬和危机。同时,部分媒体存在博眼球、贴标签、娱乐化、被炒作、低俗化等现象,但负责任的媒体要努力把进步的尴尬和危机转化为机遇。
“社会思想舆论变化对新闻工作的挑战,使新闻工作者角色定位出了偏差。”作为特邀代表,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成国介绍“我是建设者”大讨论活动时说,“一些新闻工作者固守‘看客’心态,以‘旁观者’的身份作新闻报道;有些记者具有‘唱衰’偏好,习惯‘扒粪’,片面‘亮丑’。”
一封老新闻工作者来信启动“我是建设者”大讨论活动的湖北记协副主席许万全平时很关注新闻队伍建设。他说,近几年新闻队伍素质和舆论引导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是少数新闻媒体格调不高,习惯追逐负面新闻,部分新闻工作者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根基不牢。
光明网副总编辑吴小京认为,当今时代是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传声筒”,各种观点、思想充斥互联网,若缺乏有效把关,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的一次冲动很可能使虚假新闻“满天飞”。因此,新闻媒体的编辑、记者必须克服从众、低俗、冲动、自我的心理,提高社会责任感。
肩负引导舆论、传递正能量的职责
“面对事实,不断追问真相,面对人民,如何彰显赤子情怀,这是新闻的力量与价值体现,也是新闻记者的责任与使命所在。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我们是否真正做到对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时代画卷真实、客观、全面地加以呈现,揭秘、批评固然有趣,但不应是媒体追逐的目的。”曾四次获得中国新闻奖的新华社记者陈芳这样理解记者的社会责任。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陈亮表示,作为中央媒体的新闻工作者,在提供新闻、传递信息的同时,更肩负引导舆论、传递正能量的职责。记者只有深入一线,接近新闻最真实的源头,获取当事人的第一手信息,才能使新闻的真实、及时、有效等价值得到最大程度地放大。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京华时报社区部副主任张武说,“著文章”是新闻工作者必备的职业技能,而“担道义”才是这份职业的灵魂所在,所谓“道义”就是行人间正道,义无反顾;就是积极推崇道德,敢于匡扶正义,传递正能量。
上海广播电视台副台长李蓉说,作为负责任的主流媒体,要避免情绪的宣泄,用事实说话。如果简单停留在揭黑、抨击层面,传递的是负能量。因此,我们必须秉持理性和建设性的态度,推动问题解决、社会发展。
为实现中国梦鼓与呼
“新闻记者承担社会责任离不开‘想’和‘能’,首先是想承担,其次是能承担,这就需要记者首先树立责任意识,遵守行业规范,守住行规中的求实底线。”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社会新闻部制片人吴闯说。
实践中如何承担社会责任?经济日报记者乔金亮表示,认识国情是承担社会责任的基础,记者要深入社会基层,体察社情民意。实现中国梦,创造美好的社会生活,需要新闻从业者深入社会一线,引导人们多从公共利益角度出发思考问题。
南方日报记者曹斯在发言中说,新闻媒体是社会现象的“放大镜”,是社会舆论的“扩音机”,记者是份神圣的工作,我们应有虔敬之心和客观谨慎的态度,科学对待转型期的社会矛盾,共同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担负起为实现中国梦鼓与呼的社会责任,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时代重托,是当代新闻工作者的崇高追求,是中华民族同心构筑中国梦的重要支撑……”讨论会上,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祝寿臣郑重宣读中国记协与25家新闻单位发起的“以强烈社会责任感为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的倡议书。
中国记协党组书记翟惠生说,希望更多新闻工作者担当起实现中国梦的重任,不辜负党中央、老百姓的期盼,也不辜负中国梦这个伟大理想所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本报记者 王昊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