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前,在弹火纷飞的南疆前线,他在党旗上写下献身报国的血书,两次负伤,荣立二等战功;和平时期,他轮换16个岗位,照样以身许国,为国防建设与百姓致富呕心沥血……今年春天,他以最高票当选“感动甘肃十大陇人骄子”——甘肃省西和县人武部政委黄晓成,一个处处为党的形象增光的人。
“问题越棘手,越要敢担当”
2005年3月,黄晓成从兰州军区“钢铁红军师”,调到西和县人武部任政委。当时,西和县人武部欠账40万元,职工工资长期拖欠,牵扯5桩官司和民事纠纷,40多间门面房连续30年被人廉价租用,人武部门口挤满要钱的上访群众。
由于武装部长因病住院,工作重担全落在黄晓成肩上。是回避矛盾,还是迎难而上?黄晓成说:“组织让我来,就是来解决问题的。问题越棘手,越要敢担当!”他从矛盾最突出的清理门面房入手,挨家挨户做工作。仅仅半年,人武部就收回全部房产,挽回经济损失270余万元;不到一年,黄晓成就将15个历史遗留问题全部解决。与此同时,他狠刹吃喝风,严格经费预算,取消多项不合理开支,人武部家底逐渐丰厚起来。
有了钱,黄晓成首先兑现拖欠的职工工资、偿还单位所欠债务,并投入100多万元,整治营院、修建训练靶场、购置战备器材,上任第一年,就把西和县人武部带入省军区先进行列。8年来,黄晓成建立包括森林灭火分队、防空作战分队、应急救援分队在内的23个民兵分队,覆盖西和县所有乡镇和重点厂矿,西和县人武部连续5次被兰州军区表彰为“先进武装部”。
“群众的事即使再小,都是天大的事”
这些年,黄晓成走遍西和县20个乡镇、384个村,访贫问苦,寻觅致富之道。
黄晓成说:“群众的事即使再小,都是天大的事。”
蒿林乡团结村四面环山,地势险峻,是西和有名的贫困村。群众出行只有一条狭窄的山道,经常发生运货骡马跌落山谷的事。下乡调研的黄晓成当场表态:“路,我负责修,一定要修成。”他四处奔波,筹集资金140多万元,展开筑路“大会战”。黄晓成把自己悬挂在峭壁上,带着民兵用钢钎凿、用炸药轰,硬是在坚硬的岩壁上开出一条通路。打炮眼时,碎石击中黄晓成的肩膀,鲜血把他的迷彩服染红,他坚持不下“战场”。一年后,一条长18公里、均宽6米的公路终于修通。在黄晓成帮扶下,团结村建学校、搞养殖,逐渐成为西和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西和盛产马铃薯,由于没有渠道,很难卖出好价钱,许多群众生活在温饱线以下。经过几年发展,郭大全组织的合作社已成为集种植、育种、生产、销售、旅游观光于一体的股份制企业,带动7000户农民走上致富路。干了8年政委,黄晓成带领西和县武装部修公路130公里,架桥5座,建学校8所,帮助1万多名群众实现致富梦。
“想想老山牺牲的战友,我还有什么不知足”
2009年,西和县投资1000多万元为人武部修建办公楼。党委会上,黄晓成公开承诺:不联系介绍工程队、不授意照顾关系、不接受任何礼金,把大楼建成廉洁工程、放心工程。
2009年征兵期间,黄晓成的老领导找上门来,请黄晓成照顾他孩子当兵。按照公开征兵量化评分办法,这位老领导的孩子综合得分靠后,黄晓成向他解释不能照顾的理由。老领导急了:“你现在用不着我了,帮不帮你看着办吧!”黄晓成不是忘恩负义的人,他多次登门拜访老领导,耐心陈述缘由,最终得到老领导的谅解。这些年,从黄晓成这里,没走过一个不合格的兵。西和县人武部输送优质兵员900多名,连续7年无责任退兵,6次被评为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尽管连省军区统一建设的经济适用房,黄晓成都拿不出钱购买,但当群众遇到难题时,他总是尽力相助。近两年,黄晓成多方协调力量,妥善安置转业干部和退役士官23名,解决了16名部队家属、子女就业、小孩入托难的问题,他还帮扶40多个贫困户,资助16个贫困学生。很少有人知道,他女儿大学毕业后,至今仍在为工作而奔波。
面对别人的夸赞,黄晓成只说一句话:“作为党员干部,我一言一行都代表党的形象。想想老山牺牲的战友,我还有什么不知足?”(本报特约记者 魏 春 本报通讯员 孙利波 魏建军 肖传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