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光明日报》连续报道了大学生村官徐锋、黄炊爱心接力的故事,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了能更好地帮助包括黄炊在内的血液病患者,我提议在捐献造血干细胞方面,应尽快引入优先激励机制。
我国目前仅白血病患者就有100多万,并且以每年平均4万的速度在增长,多数的白血病患者必须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才能得到根治;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地中海贫血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等75种血液病均可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得到救治。造血干细胞的应用面非常广、作用非常大,而我国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非常少。目前中华骨髓库的库容仅有166万左右,历年来真正实施捐献者仅为3291例。
建议从血液病患者家属身上引入“谁捐献,谁优先;谁多捐,谁先配”的机制,从而从根本上改变骨髓库“供远远不应求”的失重局面,挽救千千万万血液病患者的生命。(本报记者 潘剑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