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国家应尽快制定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统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健全利益决策和协调机制。
世界城市发展史表明,城市群已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综合单元,也是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载体。在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中,京津冀占据重要的位置,打造首都经济圈,是促进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三省市发展缺乏完善的协调机制和企业跨地区转移的利益共享机制,在功能定位、产业链条、资源整合、空间布局、人口分布等方面不统筹、不协调、不互补,发展阶段的较大差异导致北京向周边地区的产业转移很困难。
确立首都经济圈也是解决区域生态友好发展的内在需要。首都生态环境脆弱,大气治理任务繁重,区域污染输送问题成为华北地区大气治理面临的共同问题。解决大气污染问题迫切需要区域联防联控。在水资源方面,去年北京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只有193.3立方米,解决北京水资源紧张问题除了自身严格水资源管理外,还需要建立跨区域的水资源保护机制和生态利益补偿机制。
(本报记者 张景华、杜弋鹏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