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毋忘在莒’这个成语吗?”当被问及关注哪些话题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所先秦史研究室主任宋镇豪委员反问道。
“春秋时期,齐桓公在成就霸业之前曾经在莒国流亡。”宋镇豪委员解释道,“据《吕氏春秋》记载,后来,大夫鲍叔牙时常提醒齐桓公,不要忘了在莒国时经受的苦难。这个成语的意思就是不可忘本。”
宋镇豪委员介绍说,莒国早在夏商时已经立国,都城就在当今的山东莒县一带。历史学家傅斯年曾经提出过“夷夏东西说”,指出中华早期文明主要由东部东夷文明和中原华夏文明共同育成,为学界高度认可。而山东莒文化就是东夷文明的代表,在中华文明发展中享有重要的地位。在莒县陵阳河流域大汶口文化遗址发现的陶文及其周围地区发现的众多史前城址,薄如蛋壳的龙山文化黑陶器、商周青铜器、汉魏画像石等,都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发展脉络的见证。
然而,令他感到忧心的是,在山东莒县,地上地下有众多的古文化遗址、遗迹与遗物受到冷落与忽略,有的遭到破坏,濒临消失,亟待抢救性保护、考古发掘与整理研究,“到了必须行动的时候”。
宋镇豪委员期待政府有关部门能够重视莒文化研究,并集中梳理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标”,统筹规划,综合布局,系统操作,“以深刻的历史眼光和高度的社会认知,对其进行保护、整理与研究,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与发展增添新的活力”。(本报记者 王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