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2月03日 星期日

    “合作社是我家,有事就找它”

    《 光明日报 》( 2013年02月03日   01 版)

        一大早,云南省德宏州风平镇芒赛村的傣族大妈孟咩所保,就挑着刚从自家树上摘下的咖啡鲜果,来到了村口的咖农合作社。

        “一共19公斤,每公斤两块二。大妈,您拿好,这是41块8毛。”值班的合作社技术员王岩过明是一位傣族小伙,正手脚麻利地忙碌着。门外,已聚起了好几位一早赶来出售咖啡鲜果的村民。“现在日子好过了,全亏了村里的合作社领着我们种咖啡树。”村民多玉摆告诉记者,他种了8亩多,2000多株咖啡树苗全由合作社免费提供,而且,合作社的化肥质量有保障,还比外面便宜。“刨去1000元左右的成本,每亩一年能有2000多元的纯收入呢。加上我种的西瓜、玉米等,现在家里的日子可算翻身了!”

        “种咖啡挣了钱,他还在村口开了间熟食店呢。”一旁的村民乔岩相过笑着向记者“揭发”。

        云南是我国的咖啡主产区,产量占全国的99%。德宏土壤肥沃,酸碱度合适,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雨量充沛,连绵不断的坡地和小丘陵,是咖啡树生长的黄金地带。但当地咖啡种植长期以农户散种为主,农民无资金、缺销路,种植积极性不高,导致咖啡产业做不大。怎么办?在党委组织部门的支持下,依托当地龙头企业后谷咖啡公司,科技局、科协、热带作物学会等一起出力,德宏州在多个傣族山寨建起了咖农合作社,免费为咖农提供种苗,选派技术骨干驻村指导,咖农买化肥还可赊账。咖农生产管理中的许多难题迎刃而解。

        在满眼翠绿的芒市项南万亩咖啡种植基地,暗红的咖啡鲜果已挂满枝头。来自保山的咖农李家永身背竹篓,正在自己承包的30亩咖啡林里忙碌。“是合作社的好政策把我吸引来的。”李家永告诉记者,对他这样的“基地管理户”,合作社每月每亩可以预支40元,这样,他一月可以拿到1200元的基本生活费。这些钱可以等咖啡果出售后,分3年还清。“我发家的梦想可以实现啦,这样的合作社要好好夸夸!”在滇西高原灿烂的阳光下,李家永一脸的幸福。

        项南咖啡种植基地的负责人尹南戈告诉记者,如今,德宏州已经建起了上百个这样的咖农合作社,每天,都有党员干部、技术员轮流值班服务农民。这种模式操作性强、可复制,将来还可延伸到甘蔗、蔬菜等其他农业产业,可望成为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桥梁和纽带。

        “合作社是我家,有事就找它。”记者听到的这句话,道出了众多咖农的心声。(本报记者 胡其峰)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