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09日 星期二

    心曲

    在时间的隧道,与他相遇

    谢宗玉(长沙) 《 光明日报 》( 2012年10月09日   12 版)

        是个黄昏,天阴阴的,有雨的样子,却未落下。一个恍惚,我就进了湖南第一师范。

        来长沙已有十余年,书院路也不知走了多少遍。可每次一迟疑,就错过了访谒的时机。我知道一师是毛泽东的一师。毛泽东从闭塞的韶山冲出来,在里面整整呆了8年,由一个懵懂无知的三伢子,变成敢为天下先的职业革命家。是一师在毛泽东面前推开了世界重重叠叠的窗户,让他拥有了一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火眼金睛。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师对于毛泽东,有一种炼丹炉的意味。近一个世纪过去了,我依然觉得里面的每一角翘檐,每一根柱子,每一张书桌,每一草,每一木,都还透着灼热的气息。我怕一不小心,就会把那颗洇着雨雾的心给点燃了。

        相对毛泽东的伟大来说,我是渺小的。我不喜欢“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言壮语,我喜欢无为而无不为的平淡心态。我不想给苍生万物哪怕最细微的改变,所以我选择沉寂。面对壮志凌云改天换地的毛泽东,我只能敬而远之。这,或许就是我一直没踏进一师的原因?

        这次来,应一友之邀,本与毛泽东并无多大关系。所谓“千年学府,百年师范”,其前身城南书院创办于南宋,院落重重,卧虎藏龙,深不可测,瞻仰一下也未尝不可。

        但推门而入,竟似在时间的隧道里跌了一跤,一下子就与上世纪初的青年毛泽东狭路相逢。他高大的背影、浑厚的声音、爽朗的笑容、明亮的眼神,不经意就从各个角落里浮闪出来,待我细看,又淡淡地隐去了,让我竟有些神经兮兮,怅然若失。

        毛泽东在一师勤奋好学,著文纵横磅礴,气象万千;喜欢风餐露宿,雨中狂奔,冷水淋浴,以砥砺意志,锻炼身体;上忧国家,下察民情,以天下为己任,毫无私心,喜欢与下层百姓打成一片,急人之所急;言必行,行必果……

        那是怎样一个棱角分明、坦荡热情、胸怀理想的热血青年!如果我还是二十出头的年纪,如果能回到那个时代,凭他一张辩古论今的巧嘴,凭他一腔忧国忧民的情怀,说不定在1915年秋天,他向长沙各校发出征友启事的时候,我也会热情响应他,并成为他的莫逆之交。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正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年纪。我那颗柔软多汁的心灵经过他思想和灵魂的烈火一炼,或许就砥砺成了关汉卿笔下那颗捶不烂砸不扁的铜豌豆了,谁知道呢?人是环境的产物,有这么一个想挽民于倒悬之中的仁人志士在身边,对我该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只可惜,我的青年与他的青年,在时间链上隔着无法逾越的一段,世界的大事,差不多都由他们那个时代的人作了定夺,我辈中人只能做一些补缺拾遗的小事了。这么想时,一股悲情竟贯胸而上,一句古诗也涌心而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百年风云已过,但余热仍存,我不知生活在这片热土上胸怀抱负的学子,在言行中,在睡梦里,是不是常有一股异样的豪情,如地底的岩浆突然滚涌上来,疾走全身的每一条血脉,使自己壮怀激烈,感叹不已,并最终由此奠定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毛泽东之后,一师显然不再是先前的一师了。毛泽东之后,一师在各个领域“攻城掠地”的学者名流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翻开厚厚的一本《湖南一师群星谱》,由不得我不感叹,江山代有才人出!里面各色能人,真是应有尽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取得的成就,并不比改朝换代之事业要逊色多少。而我敬重和熟悉的诗人柯蓝和美学家李泽厚居然也曾在这里学习工作过。

        过室、穿堂、转廊,经铺满细碎石子的水井旁,上妙高峰。据说那水井是当年毛泽东冷水淋浴的地方,现在也作文物给保护起来了。井台周围,清冷幽暗,岑寂无声,只有一株虬枝盘桓的石榴树峥嵘地挺立着,似乎在维护当年的繁盛。我在井边久久地伫立,沸水似的人声在隔得远远的四周诠释着现代喧嚣的日常生活。蓦然惊觉才发现,自进门以来,我一直在毛泽东和他那个时代的包围之中,而当今在这里工作学习的老师和学生,我仿佛还没遇见过。或许是我忽略了?

        还真是我忽略了。在上妙高峰一路转折的回廊里,一群群学子突然如野马似的奔跃而下,从我身边呼啸而去。掀面而来的青春之风,让我又忍不住大兴沧桑之叹。他们中间,有浓眉大眼的美少年,也有笑靥如花的美少女。他们的眸子是那么清澈,他们的容颜是那么纯稚。而他们稍显亲密的交谈,又让我一下子回到了自己的大学时代。那段金子般的光阴,真让人百忆不厌。

        是的了,杨开慧呢?毛泽东的结发妻杨开慧,不就是在一师的附小与毛泽东结为连理的吗?革命加爱情——革封建地主官僚资本家的命,反对包办婚姻,自主选择爱情。那是那个时代多么让人热血沸腾的话题啊!一师的今人,怎么不把那些爱情的器皿擦洗得熠熠生辉,却让它在暗处蒙尘生垢呢?要知道,懵懂的三伢子,也许就是在他的恩师杨昌济家里,被杨开慧一束含情的目光,如佛光灌顶,击开了他少年的心智,从此一通百通,处处引领潮流,占尽先机!谁能低估这爱情的力量呢?

        爱情,是一切伟大事业的基石。也是有了这份爱情,肃穆庄重的一师,在我眼里,居然变得妩媚浪漫起来。这时再看那些朱栏碧瓦、翘角亭台,也仿佛洇染了母性和爱情的余韵。此时我才明白,为什么这些婉约清丽的建筑,与毛泽东及他身边那群热血男儿的惊天事业,能够相辅相成。来之前,以为一师的建筑物类似西方哥特式或巴洛克风格的雄伟壮丽、高大峻拔。现在想来,在那样的建筑中生活反而会让人沉稳不足,莽撞有余。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一师婉丽的楼阁和这些楼阁孕育出的柔媚爱情,如一块冰清之玉,投进了咆哮的热血之炉,倒是起了中和的作用。

        妙高峰的最高处是火炬楼。火炬楼庄重高大,上面有毛泽东铁划银钩的手笔:改造中国和世界。字型和字义都很见霸气。火炬楼最高处的正中央,还有毛泽东的亲笔题词:第一师范。在铜像广场,我从一场球赛中看到了一师人的生机和活力。那种你追我赶,喊成一片的快乐场面,真让人热血沸腾。是啊,那一届届一代代平凡学子,从学校毕业后,在各行各业,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乐自己所乐,忧自己所忧。就算是一株小树小草,也可活出自己十足的精彩。

        一师时的毛泽东,是最为精彩最为纯粹的一个人,他身上所绽放出来的五四时期的美玉般的光芒,将永远照耀着一师的青年乃至环宇所有的青年一往无前,这时的他与后来那个血雨腥风锻造的职业革命家有本质的区别。一师的他做事源于心灵,后来的他做事源于权衡。

        从妙高峰下来,绕道一师附小,正是放学之时,一群小学生汇成欢快的洪流,簇拥着他们的老师,从古老的廊门里涌了出来,我回过头,再一次陷入恍惚之中,因为我看到了人群之中的青年毛泽东和杨开慧……我还看到,爱情的喜悦,洋溢在他们的眼角眉梢。

        (作者为青年散文家,曾获多种文学奖项)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