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21日 星期五

    “塞上江南”重建“丝绸之路”

    ——三看宁洽会暨中阿经贸论坛

    《 光明日报 》( 2012年09月21日   01 版)
    在第三届中阿经贸论坛展会上,几位国外穆斯林在选购中国生产的清真保健食品。 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摄

        黄河岸边,秋高气爽。贺兰山下,政商云集。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政府官员和企业界精英,又一次在这里相聚。遥望古老的“丝绸之路”,人们仿佛又一次听到悠扬的驼铃声,看到黄河、“两河”和尼罗河奔腾不息,三大古老文明再次交相辉映——

     

        9月12日—16日,2012宁洽会暨第三届中阿经贸论坛,又一次在宁夏举办。这已是宁夏第三次承办这一盛会,宁夏也将成为这个盛会的永久举办地。3年来,依托独特的地缘、文缘及资源优势,借助这一国际性、国家级经贸盛会,宁夏正致力于打造中阿间经贸往来的新通道、人文交流的大平台、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

     

        可以看到,一条贯穿中国、阿拉伯国家及其他穆斯林地区的新“丝绸之路”,正由宁夏这颗“塞上明珠”向西不断延展……

     

        一看:“向西开放”构建国家战略

     

        “中国国务院批准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设立银川综合保税区,并将采取综合措施加以促进。”这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9月12日在本届宁洽会暨中阿经贸论坛开幕式上宣布的。

     

        党中央、国务院的这一举措,使宁夏发展跃上新起点——宁夏“内陆向西开放试验区”的设立,标志着我国正以宁夏为“桥头堡”向西开放,宁夏也因此成为向西开放的战略基地。

     

        作为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地区,宁夏有其劣势,但宁夏人民不气馁,他们审时度势,发现了本地区、本民族得天独厚的优势,发现当地少数民族与中东、阿拉伯国家的天然联系,进而把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作为一种战略选择。

     

        2010年12月,国务院《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宁夏的沿黄经济区正式定位为国家级重点开发区。2012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宁夏形成我国面向阿拉伯、穆斯林国家开放的重要窗口”。

     

        宁夏作为中国唯一的省级回族自治区和最大的穆斯林聚居区,回族人口有220多万,占全自治区的36%,占全国回族人口近20%,与阿拉伯国家交往,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宁夏自古就是丝绸古道的要塞和中阿文明的交汇之地。”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毅表示,宁夏和阿拉伯国家的地缘、人缘、情缘关系,为双方经贸、文化的交流合作带来诸多便利,宁夏沿黄经济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也使宁夏有望成为向西、特别是面向中亚、西亚以及欧洲穆斯林世界开放的大平台。

     

        “选择向西开放,建设内陆向西开放试验区,既是宁夏发展的重大战略,也是宁夏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历史责任。”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王正伟这番话表明的正是宁夏的自觉和自信。

     

        二看:经贸论坛搭建“向西开放”平台

     

        “2011年中国和阿联酋贸易额已经达到160亿美元,我们希望在能源等领域加深合作,进一步加强双方的贸易和投资以及经济关系。”

     

        “一方面,我们希望进口更多来自中国的清真食品;另一方面,要让更多巴基斯坦企业能走进中国,寻觅商机。”

     

        ……

     

        开启新丝路,铺展新画卷。自2010年开办的中阿经贸论坛越办越火,吸引着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光,千年古道再现车水马龙的景象。

     

        2010年、2011年,前两届中阿经贸论坛共有两万多名外交官、专家学者、企业家、参展商、投资商和采购商参会参展,共签订合同项目150个,投资额1732.5亿元。中阿双方在人才交流合作、清真食品认证、文化旅游产业合作、基础设施投融资等领域合作也进一步加深。

     

        “在过去几年,中国和阿联酋的双边贸易发展很快,中国政府的积极努力,为双方的合作发展创造了很多机会。”谈到两国间投资和经贸领域的未来空间,阿联酋外贸部长谢赫·鲁卜娜·宾特·哈立德·卜西米在本次论坛开幕式上表示,“目前看来,中国和阿拉伯世界完全有能力实现共同目标:在两年内,将双方的贸易额提升到3000亿美元”。

     

        中阿经贸论坛,已经为宁夏带来丰硕的成果。宁夏在能源化工、新能源、物流商贸的优势,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看好,也成为双方合作的基础。“我看好这里的投资环境,也看好了这里广阔的市场。”与银川市签订了2.5亿美元投资额的中阿商贸物流港建设项目后,卡塔尔亲王谢赫·阿卜杜勒·阿齐兹·贾西姆·阿勒萨尼道出了他的初衷。

     

        细数三届中阿经贸论坛,不难看出,中阿经贸论坛的带动作用逐步增强、辐射范围逐步扩大,宁夏成为中阿交流合作连接中枢的作用已经显现出来——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新疆、辽宁、江苏、青海等地的企业纷纷设置展台,向阿拉伯国家客商展示自己的形象,推介自己的特色产品,全力开拓这一新市场。

     

        本届中阿经贸论坛,吸引了71个国家、地区和国际机构的1046位国外嘉宾参展参会。这让自治区主席王正伟很兴奋:“三届论坛的举办,深化了中阿合作,传递了中国信心,提升了宁夏形象,有力地推进了宁夏大开放、大交流、大合作。”

     

        三看:文化交流深化中阿合作基础

     

        9月11日晚,一场由文明之路、黄河金岸、新月之光3大篇章构成的文艺晚会《四海之约》在宁夏人民会堂隆重上演。晚会向观众展现了璀璨而又厚重的中国本土文化及阿拉伯文化。座无虚席的宁夏人民会堂一次又一次被掌声所淹没。

     

        从在阿拉伯国家纷纷建立孔子学院,到在宁夏大学等中国高校开始建立阿拉伯学院;从“阿拉伯语十年千部经典著作翻译出版工程”,到“中阿双百经典图书互译出版工程”……近年来,随着文化交流合作的不断深化,宁夏先后在多个阿拉伯国家举办了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等展览,组织大型歌舞剧《月上贺兰》、《回乡婚礼》等优秀文艺产品赴埃及、阿尔及利亚、卡塔尔等国家演出,推动了中国文化和宁夏文化走进非洲、走进阿拉伯世界。

     

        中阿文化交流合作让叙利亚作家协会前主席阿里·欧格莱·阿尔桑深受鼓舞,他表示:“在中阿经贸论坛这一平台上,中国与阿拉伯的文化产业也将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本届论坛上,不仅首次设立了中阿文化产业发展合作论坛,还举办了“中国——阿拉伯国家文化艺术节”、阿联酋时装秀、中国——阿联酋国家女子足球友谊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谈到设立这些项目的初衷,宁夏自治区副主席李锐解释说:“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加深与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多方位的文化交流合作,使论坛更有色彩、更有成效。我们要让文化成为宁夏向西开放实验区建设的重要着力点。”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蔡国英说:“举办中阿文化产业发展合作论坛的目的,是进一步深化与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文化交流的重大举措。”

     

        在本次论坛上,有关国家伊斯兰文化艺术与我国回族文化艺术方面的专家深入探讨了“华夏河图·黄河艺汇”等产业园区的建设以及“回族与伊斯兰文化艺术比较与融合创新发展”,探寻中阿文化产业发展规律性认识和具体推进路径、合作方式、发展模式。

     

        借力中阿经贸论坛,宁夏正倾力搭建中阿文化交流合作新平台。蔡国英深信,宁夏将有越来越多的富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文化产品“走出去”。

     

        (本报记者 袁 祥 庄电一 邱 玥)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