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圆满完成7000米级载人深潜海试任务后,承载着中国人深蓝梦想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日前凯旋归来。
“蛟龙”号以7062米创造了世界同类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而更令人自豪的是,它是一条完全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龙”。
“10年前,就在数个国家已经多次执行5000米级下潜作业时,我国还没有1000米级深潜器。我们仅用10年时间,就步入了深潜界先进国家行列。”“蛟龙”号总设计师徐芑南说。
近年来,我国科技发展面向世界高技术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自主创新步履铿锵,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从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发布,提出“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到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科技创新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科技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铁基超导、八光子纠缠态……我国科技工作者不断加强原始创新,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在空间技术、高能物理、生物科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
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大型飞机……为了抢占未来国际科技竞争的制高点,攻克一批具有全局性、带动性的关键技术,我国实施了16个重大科技专项,目前已取得了重要进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科技实力大幅提升,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科技大国。”科技部部长万钢评价说。
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以来,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实现每年20%以上的增长,从2006年的3000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861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1.42%提升到1.83%,居世界第3位。
随着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科技创新与进步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显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和“发动机”。
我国实现了粮食连续8年增产,科技创新功不可没。目前全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5%,杂交玉米、转基因抗虫棉等一批重大农业技术成果的突破,为农业增产增收和粮食安全奠定了基础。
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攻克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有力地支撑了三峡工程、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青藏铁路等重大工程的建设。同时还开发应用了精密制造、清洁能源、信息安全等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有力支撑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科技创新也让百姓得到了实惠。从重大新药创制到食品安全,从智能交通到大城市火灾防范及应急技术……我国不断加大科研投入,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
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科技创新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巨大驱动力。当国际金融危机袭来,我国吹响了加快科技发展、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的“集结号”。
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推动技术改造,加快实施重大科技专项,超前部署、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从中央到地方,从企业到科研院所,人们纷纷投身到科技创新发展大潮之中。作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发展。
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择“创新”作为自己的生存之道,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华为、中兴、大唐、海尔……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开始在全球高新技术产业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科技支撑发展,创新引领未来。今年七月,神州大地再次吹响了创新的号角——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作出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决定,开启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征程。
继续深化改革,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富有活力、更有效率的国家创新体系……创新中国,将在新的起点再次出发!(据新华社北京7月21日电 新华社记者 吴晶晶 余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