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间平房新又新,一滴滴泉水清又清,吃水不忘橄榄绿,致富不忘共产党,感谢胡主席,给俺村派来了子弟兵。”近日,循着一曲曲在山间回荡的山歌,记者来到海拔1260米、位于中越边境大山深处的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新华镇弄楼村,了解到一个个弄楼爱民固边模范村创建以来的感人故事。
走进弄楼村,首先呈现在眼前的是鲜亮的爱民固边模范村碑。村口,村主任蒙高杨高兴地指着蜿蜒盘旋在山腰里的路说:“要不是文山边防武警支队颜政委带领官兵多方协调四百万元资金,牵头修路,俺村至今还与世隔绝呢!”说罢便带领记者来到山瑶村寨。蒙主任说,山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至今仍保留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方式,山瑶村民小组作为富宁县边防武警大队唯一的一个挂钩扶贫点,共28户110余人。
2009年12月,中央领导同志先后两次对富宁山瑶群众的贫困问题作出重要批示。两年多来,在社会各界帮扶支持下,弄楼村发生了很大变化。
富宁县边防武警大队在启动弄楼村的对口帮扶工作之初,就想尽办法解决该村饮水等困难。谈到这里,村民们簇拥着记者来到“警民同心水窖”,都说:“这水窖的水是官兵从大山上不辞辛苦引下来的,是我们的救命水,也是我们的同心水。”
据村小组长谭定辉介绍,今年年初,县边防武警大队主动联系新华镇扶贫办、水务所领导到弄楼村实地勘察,最终确定了一个距村2公里的水源地。经过10天的努力,边防武警大队官兵与村民共同建成可容纳25立方米饮用水的水窖。“全村百姓从此告别了靠天吃水的历史,都说这是‘爱心水窖’。”谭定辉说。
离开“警民同心水窖”,走在村里平整干净的水泥路上,记者发现路两旁一簇簇盛放的鲜花下,整齐地摆放着一个个手工编制的垃圾篓,蒙主任自豪地说:“这都是村民自发编制的。”从前,村民们卫生意识差,乱丢垃圾的现象很普遍,天气一热,苍蝇满天飞,味道刺鼻难闻,严重影响村容村貌。今年3月份,边防武警大队官兵到村里开展学雷锋活动,对村里的几条主要道路进行了清理,还发放图文并茂的环保宣传单,村民的卫生观念增强了,自发编制了垃圾篓,村容村貌改善了,连村民的精神面貌都好多了。
在一间刚刚翻新的瓦房前,蒙主任对记者说:“这家的谭国丰大爷是位孤寡老人,幸亏官兵的帮助,才住上了新房子。”在谭大爷家里,老人高兴地说:“感谢胡主席给俺村派来了子弟兵,让我在晚年还住上了新房子,过上了好日子。”蒙主任告诉记者,从去年至今,富宁县边防武警大队共为弄楼村争取扶贫资金10万余元,走访慰问贫困群众10余次,义务就诊100余人次,免费发放价值5000余元的药品,资助困难儿童3名,帮助解决实际困难20余件,为村民大办好事。
“官兵为我们做的好事不止这些呢。”村民黄义龙兴奋地说。黄义龙是村里有名的八角种植专业户,他种的八角肥壮饱满、香气浓郁,优质畅销,不仅自家经济条件改善了,也带动了村里其他群众的致富积极性。提起这些,黄义龙总说:“我最感谢的就是送科技文化下乡的官兵,没有他们我的日子还揭不开锅。”从前,弄楼村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种植玉米和水稻,遇到干旱,这种靠天吃饭的方式至今想来还心有余悸,更别说创收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加快弄楼村的发展步伐,富宁县边防武警大队积极组织“送文化”、“送技术”下乡活动,主动联系农业部门授课,发动村民种植八角等经济作物,在村里建起爱民书屋,鼓励群众多读书、多学习,村民们的观念发生了转变。黄义龙说:“我种了半辈子地,养了十几年猪,听说种菜养猪也要学习,当时觉得太可笑了。眼见着科学种植的庄稼确实收成好,我就尝试种八角,果然又赚了一笔,看来还要多学习新技术。”
当记者问及村里今后的发展前景时,蒙主任和村民们异口同声地说:“肯定会越来越好!”“经边防牵线搭桥,我们现在正跟昆明一家公司合作,争取脱贫,早日奔小康!”蒙主任高兴地对记者说。
本报记者 任维东 本报通讯员 杨 玺 赵 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