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舰,是我海军国产新型信息化战舰。北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官兵从接手这艘舰的第一天起,就磨砺不止,使其随时能发挥最大能量,成为捍卫和谐海洋的利器。
2009年4月23日,在庆祝中国海军成立6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中,胡锦涛主席登临视察“石家庄”舰,并乘舰出海检阅中外舰艇编队。
人舰合一
初夏时节,北海舰队驻地海面风平浪静,“石家庄”舰静立码头,不怒自威。
“用得好,威风八面。用不好,它就是废铁一堆。”“石家庄”舰舰长迟庆涛说。
为了用好它,“石家庄”舰官兵下的苦功夫,常人难以想象。
“石家庄”舰采用的高科技装备,涉及40多门学科、800多项高新技术,说明材料和操作规范摞起来两辆卡车都装不下。
“放心吧!我们就是抱着‘一流’标准来接舰的。学不好新装备,就不配做中国海军。”北海舰队优良的传统与厚重的历史,激励着官兵没有在这些高科技装备面前畏缩。区队长袁明国带着战友,将摞起来半人多高的电路图逐一理清,不到一个月,他们不仅吃透了操作规范,成功完成了独立操作演练,还校正了30余处电路设置和40多项装备参数,让专家们惊讶不已。
“管路记不清,不算机电兵。”空调技师刑任芳把背包绳往腰上一拴,一头钻进刚刷完漆的某喷射器舱。喷射器舱在船体的最底层,管路多,空间窄,不通风。5分钟、10分钟、20分钟……战友蒋柱红等急了,忙把已失去知觉的刑任芳拖出来。
随着那成车的资料被一项项吃透消化,官兵们越过信息化的门槛,真正做到了人舰合一。
按打赢未来海战训练
“石家庄”舰党委从接舰那日起就定下“高难度、高标准、高频率”的训练标准,至今适用。
“石家庄”舰与兄弟舰订立互为对手的训练约定,每次出海执行任务,都相互对抗磨练战斗力。“对海打击、对空防御、引导攻击、联合反潜……”就这样,10余套战法、90余项训法在对抗中逐渐形成、完善,战斗力一路攀升。
单舰对抗的战斗力要磨练,体系作战的战斗力更要磨练,才符合信息化战舰的作战样式,提升打赢海疆的能力。
2010年底,“石家庄”舰领命解缆离港,参加一场沿黄渤海域展开的跨海区实兵对抗演练。海区沿岸雷达全程跟踪,警戒机、歼轰机、水面舰艇、岸防部队、电子对抗分队从不同方向、以不同手段,向该舰所在的红方编队展开电子侦察和干扰,对突围编队全力阻击。
这时,担任编队指挥舰的“石家庄”舰迟庆涛舰长突然向演练导演组提议:“断开除数据链之外的一切通信手段,按照未来海战模式作战。”
建议被导演组接受,但操作执行难度加大。危急之下,舰员的潜力被逼出。指控操作手键指如飞,将数据链共享来的信息迅速处理、融合。末端号手临危受命,临机处置紧急情况。
演练结果显示,“石家庄”舰以高分胜出。
走向深蓝
近几年,“石家庄”舰穿洋越海,以高昂的气势和良好的军事素质,赢得各国同行的尊重。
2008年8月,日本承办第8届西太平洋海军论坛。“石家庄”舰副航海长刘大鹏应邀登上日本海上自卫队“鹿岛”号训练舰,与来自新西兰、澳大利亚、新加坡和韩国等10国的11名海军军官一起,参加了论坛组织的各成员国青年军官代表交流活动,并随舰完成从印度孟买港到新加坡樟宜港的编队远航训练。
编队航行中,各国军官互相交流。说是交流,无异于比武。第一回合,是各国军官用传统的手工方法计算其他舰艇占位的航向和时间。在舰操图前,刘大鹏运用三角板、分规、铅笔轻车熟路,不到一分钟就第一个准确算了出来。第二回合,是撇缆训练。只见刘大鹏先将缆绳放出两米多,抡起撇缆头,然后突然松手,撇缆头准确地落入目标,力度拿捏得恰到好处。一串动作巧妙地融合了臂力、腕力和惯性的作用,既省力,又撇得准,赢得满堂彩。
2010年底,密集的出海任务让“石家庄”舰锅炉炉膛受损严重,眼看下一个航行任务在即,如果直接出海,锅炉内受损的耐火材料就极有可能掉落,炉墙钢板受热变形,影响任务。紧急关头,锅炉技师俞玉根拧了把湿毛巾、打着手电就钻进了炉膛。此时锅炉膛内温度高得常人不能忍受。俞玉根不顾一切,来回20余次,终于把两个锅炉破损的风口砖替换下来。俞玉根说:“这是我的战位,我就是豁出性命,也要保证它能战斗。”
“一流的战舰,要有一流的战士来驾驭。”“石家庄”舰政委林风谦说,“请人民放心,我们的官兵,具备走向深蓝的品格与素质。”
本报记者 温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