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6月03日 星期日

    专家研讨农技服务“大荔模式”

    让科技在农民手中成为第一生产力

    《 光明日报 》( 2012年06月03日   01 版)

        本报北京6月2日电(记者杨永林、张哲浩、杜羽)怎样破解农技推广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难题?今天,由光明日报社主办,陕西省科学技术厅、杨凌高新农业示范区管委会、渭南市人民政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承办的推进陕西省农技服务“大荔模式”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专家围绕“大荔模式”,就如何提升农业科技推广服务能力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研讨。

        “大荔模式”是由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的一种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因原创于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而得名。“大荔模式”通过开展农技农资双向服务、农副农资双向流通、农业科技双向推动,实现了政府、企业、农技人员和农民群众的四方共赢。今年3月,本报在《走基层·蹲点》栏目中,连续一周推出了“陕西渭南‘大荔模式’”系列报道,全面解读“大荔模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亲自带领省科技厅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同志,前往大荔县进行深入考察调研。

        本报副总编辑李春林在致辞中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把农业科技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大荔模式”通过“政府引导、群众点菜、企业埋单、科技送餐”的服务模式,整合了各方资源,使实用的农业技术真正走进了田头地间,是新时期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一次成功实践。本报和陕西省有关方面联合召开研讨会,就是要进一步总结和推广“大荔模式”的宝贵经验。

        陕西省科技厅厅长奚正平,陕西省渭南市委常委、副市长程勉贵,陕西省大荔县县长杨林,陕西荔民农资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汪战仓,分别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大荔模式”的运行机制、实际效果和推广情况。奚正平指出,“大荔模式”不仅推广普通的农业技术,陕西省科技厅、渭南市政府还将与杨凌高新农业示范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在农技服务中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农业管理模式,真正让科技在农民手中成为第一生产力。

        科技日报原总编辑徐九武、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中心主任赵春江、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郭铁成、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吴永常、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高启杰等与会专家认为,农业科技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大荔模式”有效破解了基层农技服务体系“网破、线断、人散”的局面,走出了一条新路子,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进一步发展完善“大荔模式”,要坚持走市场化道路,充分发挥企业的龙头作用,继续保持主导企业的健康发展;要从农技服务向农技创业服务发展,从种养服务向农产品研发设计、农产品销售等相关服务延伸,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延伸;要不断借鉴其他地方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完善“大荔模式”。专家们认为,通过各个方面的不断努力,“大荔模式”一定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推广,为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更好地发挥作用。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局长杨尚勤、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副司长王喆、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副巡视员宋葛龙、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刘守英、陕西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梦雄出席研讨会,并就推进“大荔模式”发表了意见。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