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连续剧《悬崖》在地方卫视和央视分别播出后,备受赞扬。它所取得的成功,给人诸多方面的启示。此剧作为谍战剧成功的代表,是当代红色题材影视剧创作中最有叙事味道和艺术创新性价值的标志性收获。
《悬崖》虽然也写中共地下斗争,但它和《潜伏》明显不同。在题材和内容上,此剧不是对《潜伏》剧情模式平庸的重复。《潜伏》设置中共地下党员潜入敌方内部,机智和勇敢地同敌人斡旋,使得敌方内部产生矛盾并自相厮杀。而《悬崖》的重点是人物本身面临的种种险境,是人物心态的真实性揭示。《悬崖》重在讲周乙和那一代地下工作者所陷入的种种处在“悬崖”边上的危险、牺牲和“两难”。这种“两难”的主要根源是周乙这一代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正处在一个斗争激烈、旧社会面临全面崩溃的时代,也是敌人最为疯狂的时代。他们因此也被写成是痛苦的、矛盾的,甚至是分裂的。在他们身上,有革命者的忠贞和坚强,也有人伦亲情的复杂牵连、矛盾与渴望。地下斗争再残酷再激烈,也有人性的亮光和温暖存在着。
从叙述样式上,谍战剧来自于曾经作为经典红色题材的反特片,它的人物往往多是无名英雄。《悬崖》中的周乙等人,当然也可以归为无名英雄之列。但他们对于信仰的忠诚,对于革命的忠贞和坚韧,他们身上那种社会角色意识、政治功能作用意识,那种为了自身理想、信仰而可以放弃任何东西甚至生命的高尚情操与思想,浓墨重彩,得到了非常突出的表现。在《悬崖》中,间谍戏的元素非常突出。既有惊心动魄的故事,在节奏上又张弛有度,情感的饱满度、情感的线索非常清淅。该剧具有一定的历史纵深感,同时又有着比较突出的“仿真”感。周乙等人作为身陷危境的潜伏者,不断站到“悬崖”边上,十分危险,快要掉下去而又不曾掉下去,既可以最后处理为掉了下去(牺牲了),也可以改为没有掉下去,改为一个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温馨”结局。在战斗中,跟踪、反跟踪,他们“干的就是麻烦的事儿”,不能高调,即使在家里,也不能有差错。他们始终处于被怀疑、失败、甚至牺牲的危险之中。用剧中人物的话说:我们不过是站在悬崖边上,还没有掉下去。所以他们遇事也紧张,看法也常常犹豫,常有分歧,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除了紧张,还要不断挑战自己的预设,不断颠覆自己的假设,感觉非常过瘾。看这样的戏观众情绪饱满,能够在灵魂上得到净化、启迪,在精神上得以升华。深一层看,它的人性化的表现,融入了新的历史动力以及生活与时尚气息,或多或少地消除了观众对概念化的逆反,拉近了作品与观众的距离,因此也成为这部高度商业化的谍战剧的美学修辞、文化修辞的重要策略。
从2005年开始的谍战剧热潮,已经持续了几年时间。作为一种新的主导性的样式,观众能否追捧并持续认可,从根本上看,仍然取决于影视剧自身的质量和新意。观众对于谍战剧审美品位的提升和观赏经验的增加,使得谍战剧的创作标准不断趋于提高,使谍战剧充满着挑战。
进入21世纪以来,谍战剧受到欢迎,像《暗算》、《潜伏》、《黎明之前》、《借枪》,包括《悬崖》,以及谍战片《风声》等,都是代表作。这类作品以社会主流价值观为主干,又蕴含曲折的叙事情节,反映了当时真实的历史情景。他们的成功在于:将剧情与社会主流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和社会的脉动紧密相联,这使得这种类型剧获得了一种“群聚效应”,取得了与社会脉动相观照的叙事价值。
《悬崖》是生活剧、是间谍剧、也是情感戏,它杂糅了多种类型元素,叙事密度比较均匀。在叙述角度、结构、人物塑造、悬念设置、细节、镜头处理、场景转换、画面剪辑等方面,包含着一种复合型叙事的取向,这种叙事技巧意味着一种崭新的创造。在当下该类型创作正在陷入题材、类型表现质量危机的时候,《悬崖》独辟蹊径,是一部精彩、好看、又不平庸的作品,它所取得的成功不应被忽略。我们期待有更多《悬崖》式的好作品能够抛弃情节雷同的模仿思维,抛弃粗制滥造的制片态度,抛弃逻辑不清的故事阐述,以寓蕴人性光芒和人性思考的姿态呈现谍战剧的无限可能,以崇高的理想信念与主流情怀浸染、滋养观众的心灵。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