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据您调查,电影票价多少比较合理?
刘浩东:据我们多年调查,平均一场电影二十五六元是观众比较认可的价格,但现实情况是多数影片价格都在30元以上,一些国内外大片高的达到七八十元甚至一百多元。
记者:电影票价居高不下的原因是什么?
刘浩东:这几年国内电影票房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但观众结构并没有太大变化,观影人次增长有限。主流观影人群对当前这种票价水平习以为常,在人数增长不彰的情况下,高票价保证了高票房,导致影院经营者降价积极性不高。
记者:那么,又该如何提高观影人次呢?
刘浩东:关键问题是影片的质量和风格能否满足观众的要求。有的片子不好,即使把票价降了也没人看。现在的电影观众年轻人占了绝大多数,所以电影节目内容上多与他们的审美需求相契合。但去年以来,随着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越来越多地进入退休状态,以及60后、70后观影人群的增长,我们调查发现,他们的消费习惯还是很愿意走进影院的,因此预计今后电影产品的内容也会顾及这批人的要求。在日本,退休人士和一些中老年妇女占了电影观众相当大的比重,因此每年电影院都会专门安排放映一些老电影。
记者:您认为电影票价未来会朝哪个方向发展?
刘浩东:现在电影放映有个规律,即首映后3天的票房至关重要。如果放映后3天票房不佳,那随着盗版和媒体宣传的出现,基本上这个片子就没戏了。这也是为什么从制片方到发行方都力图把票价定高,并倾向选择节假日档期的原因。
但是也应该看到,目前这种电影票价水平与人均收入水平相差较远。电影本来是个大众消费,却因为价格高而变成了一种贵族消费。改变这种状况要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推动双重作用。现在有的影院也通过会员制等方式降低票价、留住观众。今后一段时期,票价多元化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途径。(本报记者 温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