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红的对联年画、五颜六色的糖果、新鲜的海鲜产品、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大年除夕早9点,山东省莒南县文疃镇的年集上,各种各样的商品摊位和熙熙攘攘的人群把集市挤得满满当当,吃、穿、用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商品交易十分活跃。
核桃、瓜子、猪肉、鱼虾……家住文疃镇大草岭后村村民陈淑伟肩上的包里已经塞得满满的,他今年置办了1000多元的年货。“办年货的钱比往年多了不少,主要是近两年收入增加了不少。”陈淑伟说,去年他家种了7亩地,种了小麦、花生和玉米等,种地纯收入有一万五千元左右。这些农产品不但价格一年比一年高,而且还有各种补贴,光玉米和小麦两项就有400多元的种植补贴。这两年,农闲时他还忙着打井,又能多挣两三万块钱。现在,家人都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一人一年交60元钱,看病能报销百分之七十。
受益于小型汽车下乡及小排量车优惠政策,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农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私家车。时下,乡亲们开着小车买年货成为农村大集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开车前来赶集的东薛庆村村民高兴柱告诉记者,他刚花3万多买了一辆面包车,因为是农村户口,受益于小型汽车下乡及小排量车优惠政策,还“退了两千多块钱”。“如今农民开‘小车’赶集一点不稀奇,我们村这一两年新买的车至少也有十几辆。逢年过节,开着车过来赶集很方便,十几里路十多分钟就赶过来了。”高兴柱对记者说。
收入的增加和各项保障政策让大集上置办年货的农民们的消费水平明显上了档次,年货也置办得更多了。
“这两年,家里不光买了电脑,还装上了宽带,通过上网可以及时了解农产品市场行情,学习农业种植知识,方便了很多。”大草岭后村村民陈中华说:“农闲时,我就在大连、日照等地做家装工作,因为我铺地砖技术过硬,每天收入就能有200元。”在陈中华的家里,电脑、冰箱、洗衣机早已配齐,还新添置了豆浆机、榨汁机等新式小家电。
春节消费“热”成为观察农村市场消费潜力的重要窗口。近年来,在城市化大潮和农民收入增加的背景下,富有时代特色的新型消费正在农村大地悄然兴起,讲究商品质量和追求生活品位已成为农民消费的新追求。
从事纺织服装产品经销八年的魏玉贵对记者说:“春节期间,给家里添置新衣服、新被褥的人明显增多了,店里每天忙得很,每天销售额能达到七八千元。近两年,我明显感到百姓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大大提高了,卖得最好的是款式新、质量好的,差一点的货就容易积压。”
春节农村消费市场火爆的背后,是农民收入的大幅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显著提升。近年来,农村消费风生水起,2010年我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突破两万亿元,2011年,前三季度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5875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6%,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以上,实现连续八年较快增长,是1985年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
“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政策带来的效应日益凸显,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的完善解决了农民消费的后顾之忧,这些都推动了农村消费领域向深度拓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指出:“目前,我国农村消费市场依然潜力巨大,但是将潜力转化为现实需求依然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当前,我国农村市场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市场。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指出,农村市场传统产品消费潜力仍然巨大,传统的消费品比如冰箱、空调和电脑等在农村的普及率仍然偏低,2009年仅为城镇的27.5%、8.9%和6.9%,消费空间仍然巨大。
专家指出,要释放农村消费潜力,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农民收入、增强村民的消费能力,要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切实解决农村教育、卫生、养老以及水、电、路、气等最直接、最现实、农民群众最关注的利益问题,增强农民的消费意愿与消费信心。(本报记者 李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