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31日 星期二

    学者论坛

    学术研究的个人性和公共性

    姚大志 《 光明日报 》( 2012年01月31日   11 版)

        学术创新与学术研究的个人性密切相关,没有学术研究的个人性,也就没有创新。学术研究的个人性是指:学术研究的主体是个人(而非集体),研究是学者的个人行为;每个学者都有自己特殊的学术背景、知识积累和专业领域,并且以一种个人特有的思维方式来思考自己面对的学术问题。

        学术研究是一种个人性的工作,而学术创新带有个人的标记。以20世纪的西方哲学为例:在分析哲学领域,影响最广泛的语言理论是“图像说”和“游戏说”,而这两种理论与维特根斯坦是联系在一起的;在科学哲学领域,最有影响的概念非“范式”莫属,而它与库恩是联系在一起的;在后现代主义思潮里,最有影响的是“考古学”和“系谱学”的方法,而它们与福柯是联系在一起的;在政治哲学领域,最有影响的分配正义理论是“差别原则”,而它与罗尔斯是联系在一起的。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把“图像说”、“游戏说”、“范式”、“考古学”、“系谱学”和“差别原则”看做相关哲学家的个人“名片”。

        为什么说“没有学术研究的个人性,就没有学术创新”?理由如下:首先,学术研究在本质上是个人性的,是研究者个人以一种非常特殊的方式从事思考;而这种思考是个人性的,是因为每个研究者具有不同的学术背景、知识体系和个人经历。其次,学术创新本质上也是个人性的,因为学术研究中的“新”只能是个人发现的,“新”无法被集体发现。再次,学术创新需要“灵感”或“直觉”,如维特根斯坦的“图像说”源于一次交通事故的“灵感”(他发现警察为交通事故所画的草图发挥了同语言一样的功能),而“灵感”和“直觉”无法产生于一个集体。再次,在很多场合,学术创新需要反潮流、反主流和反权威,需要标新立异,这种标新立异更适合于个人而非集体。最后,学术研究成果确实是一种创新,而不是抄袭,这要由研究者的个人学术名誉来担保,而集体不适合承担这样的学术责任。

        一个学术研究者从事辛勤的、默默的甚至孤独的研究工作,是不是就能获得具有创造性的成果?不是的。一个人想做出创造性的工作,可能需要具备很多条件。其中,学术研究的公共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如果说没有学术研究的个人性,就不会有创新;那么,没有学术研究的公共性,这种创新就没有学术质量方面的保证。那么什么是学术研究的公共性?简单说,公共性是指,对于每一位学术研究者,学术研究是他们的“专业”、“职业”和“事业”。

        学术研究是学术研究者的专业。“专业”意味着存在一个学术共同体,这个学术共同体的成员之间应该经常交流。起码我们应该知道,在自己目前工作的领域,其他同行做了什么样的工作。同样,我们也有义务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拿出来发表,以供其他学术同行批评。

        学术研究也是学术研究者的职业,这要求我们作为研究者应该具有职业精神。“职业”意味着每一个学科内部,存在着学术的职业规范,而每一个该学科的研究者不仅应该知道这些规范,而且也必须遵守这些规范。如果我们把学术研究当做一种“职业”,那么我们就应该拥有相应的职业道德,而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就是喜欢自己所做的工作,把学术本身而非其他的东西当做自己的努力目标。

        学术研究还是学术研究者的事业,这要求我们认真地对待自己的研究工作。“事业”对学术研究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研究者应该具有开放的学术态度,拥有开阔的国际视野,站在学术研究的前沿,努力做出最优秀的成果;另一方面,如果研究者把学术研究当做一种事业,那么,他们追求的东西不应是声名,也不应是金钱,而是真理。归根结底,学术研究追求的东西是真理,而学术道德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研究者是在追求真理。对于中国的学术研究和学术道德而言,最大的威胁不是来自“抄袭”,而是没有对真理的追求。

        公共性是对我们的研究工作之学术性质和学术质量的保证。公共性使我们开阔眼界,知道别人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做了哪些工作,需要我们加以借鉴。公共性使我们具有专业精神,要求我们与同行交流,一方面我们需要向同行学习,另一方面我们的成果需要同行批评。公共性使我们具有职业道德,喜欢自己的学术研究工作,遵守本学科的学术规范。公共性要求我们把学术研究当做一种追求真理的事业,使我们站在本学科的学术前沿。

        基于上述讨论,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学术研究需要个人性,它使我们的研究工作拥有灵感,具有特色,带有个人的印记,鼓励我们去发现新鲜的东西,做出创造性的工作;学术研究也需要公共性,它使我们开阔视野,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上,走在学术研究的前沿,去追求学术上的真理,并且使我们的学术成果能够经得起学术共同体的检验。简言之,没有学术研究的个人性,就没有创新;没有学术研究的公共性,创新就没有学术质量上的保证。如果说没有创新是中国学术界多年来的通病,那么提倡学术研究的个人性和公共性或许是一种正确的治疗途径。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