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27日 星期二

    激活动力之源

    ——山东省莱芜市广借外力推动经济转型发展侧记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27日 14版)

        从园区平台的高位崛起到产业链条的快速延伸,从一个个关键技术的突破到一项项具有领先竞争力的产品的问世,从一位位国内外顶尖专家的积极参与到一家家跨国企业的蜂拥而至——是怎样的动力“内核”在驱动着莱芜这座城市经济发展方式快速转变?

        一位院士

        与一套核心设备的国产化

        【经典案例】

        4月7日,莱芜市希波电器科技股份公司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理工大学电工学院雷清泉教授签订了合作协议,双方共同组建院士工作站,并依托这一平台,研发生产500KV以上超高压电缆局部放电检测系统。

        “高压电缆局部放电检测系统是高压电缆生产必备的核心检测设备。随着我国第二次城乡电网改造的展开,电力系统对500KV以上的电缆的需求日益加大。国内500KV以上电缆的检测设备还不能完全自主生产,这个项目可以实现局部放电检测系统的国产化,市场前景极为广阔。”雷清泉教授及其他电缆领域的专家这样评价。

        【背景资料】

        针对市内高校院所少、高层次科技人才缺乏问题,莱芜通过联合办学、委托开发、合作开发、技术入股等形式,与国内其他省市区的大院大所和高科技企业开展合作,极大地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目前,全市已有119家企业与93家高校院所、167名院士、专家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组建院士工作站8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家,累计转化实施科技成果180余项,突破关键技术270项,一批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一项国际前沿技术

        与一个产业的未来

        【经典案例】

        莱芜新艺冶金粉末制品公司与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合作的“高性能粉末冶金制品先进制造技术引进”项目列入了国家科技部重大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并获得700万元无偿资金扶持,这在莱芜还是首次。

        该项目的实施,突破了低合金高密度粉末冶金汽车零部件关键生产技术,制品密度由现在的7.1g/cm3提高到7.6g/cm3,强度由600兆帕提高到1000兆帕以上,对于带动全国粉末冶金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项关键技术的引进,就解决了制粉变成制件的瓶颈,莱芜粉末冶金产业就能发展成为一个数十亿乃至上百亿元的大产业,利润空间也会随之扩大。”莱芜市科技局局长、科协主席冯兆华说。

        【背景资料】

        近年来,莱芜不断扩大国际科技合作领域,先后促成了新艺制品与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力创科技与美国思尔芯等一大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全市已有10多家企业与国外高校院所(企业)正在进行项目、技术合作。力创公司与美国思尔芯公司合作的“电测控专用SOC芯片研发”项目,已完成模拟前端部分,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芯片整体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申请了4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知识产权。泰山钢铁集团与乌克兰钛研究院合作的“高效节能铁素体不锈钢”合作项目,已达到60万吨的年生产能力。

        一家行业龙头

        与一个高科技工业园

        【经典案例】

        自2月19日签署协议以来,莱芜市汶河化工公司与山东东岳集团的项目合作进行顺利。“原先停产的两条氟化铝生产线改造已经完成并投产,氟化氢生产能力将达到10万吨。”10月12日,汶河化工总经理吴建华告诉记者。

        山东东岳集团是亚洲规模最大的氟硅材料生产基地、中国氟硅行业龙头企业,拥有一大批世界领先的自主知识产权和各类专业拔尖人才。企业2007年在香港主板上市,去年实现销售收入近160亿元。

        为充分利用东岳集团的人才优势,莱芜市科技部门积极联姻,推动双方达成了合作框架协议,双方以汶河化工现有停产状态的4万吨氟化铝项目为基础,研发建设年产10万吨无水氟化氢和40万吨硫磺制酸生产线及电子级高纯氢氟酸、电子级高纯氟化氢氨、新型制冷剂等新型含氟新材料,努力打造一个高科技型氟材料工业园。争取“十二五”末完成投资15.2亿元,年实现销售收入27.8亿元。

        【背景资料】

        莱芜市不断创新对外科技合作模式,鼓励企业通过项目、资金、技术入股、共建研发中心等形式,与国内外强企广泛开展合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近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保持30%以上增幅,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年均提高3个百分点,增幅均居全省前列。“下一步,我们将探索产学研共建研究开发基地,共同培养人才和组织实施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做到一家企业背后有一所名校和一支创新人才团队,为拉长产业链条提供技术支撑。”冯兆华表示。(本报记者 邢兆远  通讯员 李玉亮 赵新成)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