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27日 星期二

    “榜样法大”告诉我们——

    谁让学生真心佩服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27日 06版)
    2010年7月2日,复旦大学的毕业典礼上,被学生评选为“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的新闻学院程士安教授与学生深情相拥。刘畅/CFP

        36岁的刘宪峰从山东来北京打工,每天的工作是在中国政法大学一食堂二楼调制奶茶,虽然工作是在大学里,他从来没有想过大学的讲台和他有什么关系。

        所以当他西装革履走上中国政法大学“榜样法大”奖学金评优颁奖典礼发言时,内心非常激动。礼堂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有的同学吹口哨,有的同学齐声大喊“帅”。大学的学子们用自己的方式向温厚的“奶茶大叔”表示欢迎和敬意。

        “奶茶大叔”和“天之骄子”的共通之处

        “我只是认真冲好每一杯奶茶。”刘宪峰说。他每天要卖出上千份珍珠奶茶,不断地重复着冲奶茶的工序。他并没意识到,认真冲好的每一杯奶茶都收获了一份敬意。学子们开始在学校的BBS上称赞他;喝过他的奶茶的同学路过窗口会叫他一声“奶茶大叔”;有毕业的学生找他合影留念,因为留恋他的奶茶;学校的报纸也来采访他,最后“著名”到校长都知道了他。

        “榜样法大”奖学金评优颁奖典礼每年都要举办一次,颁发国家奖学金、先进集体、志愿服务奖学金以及学校的“最高荣誉”校长奖学金等等。刘宪峰之所以被邀请参加典礼,就是因为法大的学子喜欢他,喜欢他调制的奶茶、温和的笑容和递过每一杯奶茶时善意的叮咛。

        2009级博士研究生李怀胜以“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政法论坛》等核心期刊发表文章六篇,其他刊物十余篇”的成绩获得校长奖学金。

        “有人问我,你一个博士,发那么多核心期刊文章,究竟有没有花钱。坦率地说,不光没花钱,我还凭借稿费小有积蓄。”李怀胜的获奖感言引起同学们的哄堂大笑。

        一个调制奶茶的打工者和一个法学博士,他们属于不同的世界,为什么同时成为法大学子敬佩的人?因为他们有一个共通点:无论在什么位置上,都一定要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尽力做到最好。皓首穷经的苦读和日复一日的辛劳一样,尽力做到最好,自然赢得尊重。

        大学生的“偶像”究竟是谁?

        类似“榜样法大”这样的活动,几乎每一所高校每天都在进行。

        12月23日,复旦大学枫林青年志愿者队第九届“阳光小屋”爱心传递活动圆满落幕。“阳光小屋”是为白血病患儿建的交流场所。尽管活动没有举办现场募捐,仍有热心人积极主动捐款19289.5元。

        12月21日,中国人民大学隆重表彰2011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及其指导教师。党委书记程天权、校长陈雨露祝贺获奖者并为他们颁发了证书和奖金。

        南开大学每年初冬举办“冬日暖温情”活动,老生将旧书和一些冬日用品送给大一的新生,缓解由于天气情况的变化与异地环境的陌生感给大一的学子们带来的困扰。

        北京物资学院表彰优秀学生,让获奖学生自己选择为自己颁奖的人,有的同学选择自己的妈妈,有的同学选择给自己帮助最多的辅导员,面对奖励,同学们选择了感恩,让老师惊讶和欣慰。

        ……

        正是这些小活动一点一滴形成高校的校园文化,也细致入微地“德”育学子。

        北京大学教师陈宝剑说:“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在于实现从‘不知’到‘知’的跨越,而且在于从‘知’到‘信’的提升以及从‘信’到‘行’的实践。”

        中国政法大学教师罗翔说:“榜样是可以复制的,榜样不是永恒的,需要不断地努力进取,需要怀着感恩和谦卑的心;真正的榜样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那是与生俱来的道德良心和感恩之心。”

        是什么力量使大学赢得了社会的认同和世人的尊重?

        “任何一所不断进取、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优秀大学,都不会漠视一种无形的力量,即榜样的力量。”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说。

        无数明星自封为青春偶像,出入大学也确实人潮涌动,掌声四起,但是谁才是学生们真正喜欢和佩服的人?是“牛人”和身边那些踏实做事的人。这些人也许不是偶像,但他们是榜样。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潘汉典是我国著名法学家、法学翻译家,精通英、德、法、日、俄、意六门外语,世界名著《君主论》中译本即是他翻译的。但是90高龄,仍然居住在局促的旧公寓,屋里满满当当地堆放着各类书籍,笔耕不辍,钻研学问。每周坚持去学校参加比较法研究所的例会,乘公交车往返。他是法大学子的榜样。

        “这些榜样究竟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说得高深一点,就是一个人为人处事一定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说得平实一点,就是一个人为人处事一定要符合角色定位,要有良知、良心和道德底线。”黄进说。

        每个大学都有潘汉典先生这种低调的“牛人”,默默做事,伴随着旧茶杯、破书包、老自行车,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名震天下”,却很少以“X大教授”的身份出现在媒体面前。“像潘汉典教授这样的教师就是我们法大最可爱的人。”黄进说。事实上,这样的人也正是广大学子敬佩的人,虽然在普通公众的视线之外,但一举一动都被学子们关注、景仰和模仿。孔子说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正是高校德育的精髓之所在。(本报记者 李玉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