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是一个很“中”的国家。首先,在欧洲的地理位置偏“中心”。特别是对过去12国、15国的欧盟而言:从比利时出发,到哪个成员国的距离都差不多。欧盟东扩、成了27个成员国的欧盟之后,比利时这个地理上的“中心”地位不再。但政治上的“中心”地位早已不可改变: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欧盟和北约总部所在地,号称“欧洲首都”,是欧洲的心脏。无论是地理上还是文化上,比利时都处于欧洲的十字路口,被认为是欧洲多元化的象征。
比利时人自己很为自己的“中”感到骄傲。其实,这个“中”不光是“中心”,还是“中立”。
如何中立?没有利益纠纷,就能获得中立地位。有时候,不是因为“有什么”而获得中立地位,而是因为“没有什么”而获得中立地位。例如,比利时有一家有关葡萄酒的公关、出版公司,自1994年以来,每年组织一次全球最大的“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赛”。2011年的这个葡萄酒行业一年一度的盛事,收到了全球各地7000多种样酒参赛;参加品尝、评介的各国专家就有300多人。公司的老板博杜安说,他们的生意能够做大,靠的就是比利时特殊的“中立”:比利时几乎不产葡萄酒。由比利时人来组织国际葡萄酒大赛,比由法国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美国人等组织,要更能吸引对手来参加——试想,如果法国人组织“国际”葡萄酒大赛,意大利人没准就不服气也不放心组织者的公正;如果西班牙人组织“国际”葡萄酒大赛而且自己拿了大奖,没准自己首先就底气不足,毕竟是自己既当了运动员、又当了裁判员啊!
所以,博杜安说,中立就是生产力,中立就是商机。中立是比利时的立身之本,比利时也从中立中获益甚多。
其实比利时在外交、国际关系上难说“中立”。且不说比利时这个国家本身就是周边几个大国协调而成、生造出来的国家,其欧盟、北约创始会员国的身份,无论如何也不显得“中立”。不过地理上的相对中心位置,国家历史短,与各国关系、利益纠葛相对清晰,却使其“超然”姿态了然。
中立形象的树立和世人对其中立的认可和尊重,是要小心呵护的。葡萄酒可以得益于比利时的中立地位,但啤酒就不行!因为比利时自己也是啤酒产销大国。要主办国际啤酒比赛,德国、捷克等一大堆欧洲国家,再加上无数其他洲的啤酒大国,都不会认为比利时有这个主办资格、有公正的仲裁。好比足球世界杯不由国际足联主办,而由巴西、阿根廷、意大利、法国……等主办一样。
中立是万里长征,不是一朝一夕形成,也非一蹴而就之功。中立也是相对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都是相对的。中立也是脆弱的。对中立的背叛往往来源于自我定位失衡或缺乏自知之明。对比利时的“中立”而言,不产葡萄酒的“优势”,倒恰恰犹如酸葡萄已经发酵成了美酒……
中立是中性,但不是中庸,更不是平庸。比利时人说,瑞士的中立显得有些冷漠、有些拒人于千里之外——事实上,瑞士人也在变得开通、不再受自己心目中顽固“中立”概念的束缚:有条件参加申根签证向各国游客开放边境啊、与欧盟成员国加强互惠的经贸往来啊等等,“地球村”变得越来越小,想完全“独善其身”不仅不可能,也早已变得很不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