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05日 星期六

    江西赣州:用红色文化塑造灵魂

    《 光明日报 》( 2011年11月05日   01 版)
    章贡区社区艺术团在为居民表演文艺节目。
    本报记者 胡晓军摄

        在纪念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80周年之际,记者来到革命老区江西省赣州市。在赣州经济社会“坚持加快发展、推进转型发展”的实践中,赣州的红色文化用一个个烙印诠释了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强大精神力量。

        红色文化育新人

        走进赣州市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时,正遇上于都中学在这里举办一场主题团会,1200多名学生排着整齐的队伍,聆听96岁高龄的老红军钟明讲述当年红军夜渡于都河、迈上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故事。纪念园讲解员钟敏说,园内类似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每年都有200多场,参加者远有上海企业的职工,近有当地机关单位的党员干部。

        这是赣州市依托红色资源、红色文化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过程中涌现的喜人场景。

        为铸造好红色之魂,赣州在保护、传承红色文化方面作了不懈努力。作为蜚声海内外的红色故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赣州瑞金境内留下了丰富的旧址、遗迹和革命文物。近年来,瑞金融资5亿余元,建成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历史纪念园等多个展示苏区文化的标志性项目,精心打造了叶坪等国家级4A文化旅游产业项目。

        赣州广泛征集红色文物资料,瑞金、于都、兴国、宁都、会昌、石城、寻乌等地建有各具特色的纪念性场馆,直观地向人们展示了赣州红色革命史的全貌。目前,赣州是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全市已建成开放革命纪念馆(园)、陈列馆16个,有以革命旧居旧址群为主体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7个。据不完全统计,赣州红色旅游人数已占全市旅游总人数的40%,红色旅游收入占全市旅游收入的50%以上。

        红色文化内涵、地位和历史等的研究和发掘,也为红色文化的传承助力。

        赣州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历史研究会、红土地文化研究会等研究机构;举办了苏区精神研讨会、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联席会议等学术活动;出版了《人民共和国摇篮(丛书)》等200多部红色读本;创作、排演、拍摄了《八子参军》、《十送红军》等大量红色文艺节目和影视剧。

        红色文化塑造英雄土地

        赣州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近年来,结合红色文化塑魂主题,赣州市开展了红都之子、创业先锋、十大感动赣州人物等系列评选活动,各领域涌现的先进人物超千人。

        今年9月20日,在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上,赣州籍英雄曾庆香当选全国见义勇为道德模范,赣州籍士官何祥美当选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

        2010年3月9日,在京务工的曾庆香与中央电视台记者刘薇在北京公路上携手救人而牺牲。2010年4月,曾庆香获“首都见义勇为荣誉市民”称号;同年10月,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追授他为“全国见义勇为英雄”。

        从崇义县走出的南京军区某部士官何祥美,立足本职岗位强素质,先后1次荣立二等功,2次荣立三等功,3次被评为优秀士兵,被表彰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全军优秀青年标兵”;被评为“2010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今年8月4日,“江西省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张学森、胡智龙同志命名表彰大会在赣州举行。6月9日傍晚,上犹县财政局的张学森和省地矿测绘院技术员胡智龙奋不顾身勇救落水女青年,年仅30岁的张学森英勇献身。

        新时期先进模范人物不断涌现,赣州市形成了“学先辈、做先进”的浓厚氛围,人们的精神文明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争创文明信用户活动中,瑞金就有98%的农户积极参加,有10万户农民评为文明信用户,信用贷款的优良率达100%,有70%的村庄评为文明新村。

        苏区革命传统焕发新光芒

        在兴国长冈乡塘石村每户村民的家门口,都可见一张特殊的“告示”——“三送”干部“便民服务卡”。在这张卡上,干部的姓名、手机号码等信息一目了然。“乡里向村里派出了8名干部,每名干部包扶100至150户群众,为群众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全村1000多户人家,户户都有联系干部。在‘三送’干部帮助下,我们的村庄旧貌换新颜。”村党支书谢爱民说。

        赣州是中央苏区革命传统的发源地,曾经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在创一等工作和执政为民的苏区精神指引下,赣州市各级党政机关坚持中央苏区的群众路线,着力解决城乡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中心城区“治脏、治乱、治堵”,干部作风“治庸、治懒、治散”,就业、教育、医疗、住房、扶贫等100件民生实事等,无一不体现着中央苏区革命传统的时代价值。自去年12月始,该市开展“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活动。兴国结合“三送”活动,开展 “苏区作风进机关”活动,通过采取“结交一批农民朋友、重游一次革命场馆、重走一次革命线路、重温一次入党誓词活动”等“四个一”形式,让县直机关干部在帮扶基层群众中砥砺工作作风,坚定理想信念。该县山歌剧团、山歌宣传小分队和乡镇农民艺术团开展“红色山歌进社区”活动,为居民送去了《党的女儿》、《创先争优三字诀》等60多首琅琅上口的兴国山歌。

        (本报通讯员 许 军 任继众 本报记者 胡晓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