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05日 星期六

    到一线去,报道最有生命力的新闻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王 亮

    《 光明日报 》( 2011年11月05日   05 版)

        我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军事记者王亮。这是第四次登上中国新闻奖的领奖台,总觉得自己只是做了一名记者该做的工作,却得到了最高的褒奖,这是对我的鞭策和鼓励。

        2008年汶川地震后两天,我跟救援部队“敢死队”挺进震中映秀,我和救援官兵乘着冲锋舟沿岷江逆流而上,行至狗脚湾峡谷时,突遇山体塌方,此时冲锋舟发动机又突然熄火,我们只能用手划桨避开头顶飞落的乱石,后被其他冲锋舟救出,才幸免于难。山体塌方淤塞了前方的河道,我和战士们弃舟徒步前行,身边是随时都会吞噬生命的泥石流,脚下是悬崖峭壁和湍急的岷江,头顶还不时有巨石飞落……作为最早到达震中映秀镇的记者,当我们看到老老少少几百名危重伤员躺在坝子里急待转运的时候,他们的伤口在流血,我们的心也在流血;当看到指挥部在听到我们的直播报道后决定再增派100架次直升机赶在天黑前把映秀所有危重伤员全都转运出去的时候,我觉得挺进映秀这一路的艰辛和危险都是值得的。

        玉树地震发生后,来不及回家取御寒衣物和生活用品,我把分别装着采访机、海事卫星、照相机、笔记本电脑的四个背包往身上一背,直接从电台赶往南苑机场,和国家地震救援队队员登机飞赴灾区。我随救援队员爬上废墟,钻进倒塌楼板的夹缝,寻找生命迹象。一座五层的楼房,中间坍塌,两边的楼体破损严重,并向中间倾斜,四名幸存者就埋在中间的坍塌部分。接近被困者的通道刚被打通,一位救援队员就钻了进去。就在这时,余震发生了,两边危楼上的砖头直往下掉,而这位救援队员却坚持留在洞中。三分钟后,他把第一位被困者救了出来,五分钟之内,四位被困者全部获救。事后,我问这位队员,余震发生时,为什么不先撤出来?震后再去施救。他说:“你们在外面看不到,余震发生的时候,我已经抓住第一个被困群众的手了,此时我要松手,他会绝望的。其实,从抓住他手的那一刻起,我就没想再松开,直到把他带出废墟!”救援队队员的话深深地感动了我。随后,我找来几个矿泉水箱子当作桌凳,开始制作关于这次成功救援的录音报道。几个小时后,当这次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新闻特写《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制作完成发回后方时,我面部的皮肤已被紫外线严重灼伤,连笔记本电脑也因键盘缝隙塞满了沙粒几乎无法工作。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