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是一部小字典,为什么从初版至今将近60年的历程中,需要不断修订呢?
《新华字典》虽是一部小字典,但这是新中国诞生后第一部以白话释义、用白话举例的字典,而且很重视读音、字形和选词的规范,这为早年普通话异读词的审音,为汉字部首、笔顺、字序等规范的制定,为现代汉语规范化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辞书”。
从1953年初版问世至今,《新华字典》为我们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成长,为我国的基础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作出了无法估量的贡献。一本好的字典、词典,是帮助人们释疑解惑的“不说话的良师益友”。一个人在小学、中学、大学学习过程中,乃至踏上社会之后,在认字、阅读、写作中经常要使用字典、词典。在我们国家,几乎每一个人从小到大都从《新华字典》那里汲取过营养,获得过恩惠。《新华字典》成了几代中国人的终生挚友。
《新华字典》具有优良的独特风格与传统。记得在2004年第10版出版之后,就在辞书学界出现了“《新华》、《现汉》风格”之说。“《新华》、《现汉》风格”是什么呢?我认为就体现在这样三句话上:
第一句话,由大学问家面向大众编小辞书。
《新华字典》原先是由我国语言学界的老前辈、著名的汉语言文字学大家魏建功先生领衔主持编写的。而在编写过程中以及后来的修订过程中,众多大学问家,如叶圣陶、王力、游国恩、陈原、吕叔湘、金克木、邵荃麟、周祖谟等都贡献了自己的意见与智慧。
第二句话,主编不虚设,主编负起严把学术质量关的责任。
当初,《新华字典》的主持人是魏建功先生,这些学术大师并不挂虚名头,他们不仅把自己深厚的学识、自己的研究成果灌注在辞书里,而且还言传身教,把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研究方法传给了编写队伍。
第三句话,以科研引航不断修订,精益求精,与时俱进,使辞书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新华字典》自1953年出版以来不断修订,特别是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和商务印书馆的同仁们,一直“以严谨细致的治学态度,求真务实的科研作风,十年磨一剑的坚韧意志”,精心呵护、致力打造这一精品辞书,力求精益求精。
《新华字典》第11版,充分体现了这种风格,这种精神;同时,进一步体现了规范性、科学性和时代性。例如,作介词用的“把”,从第1版到第10版的注释基本都是:“意思和‘将’一样”(第1版)或“和‘将’相当”(第10版)。而介词“将”的释义呢?也一直采用以词释词的方式,用“把”来注释。这样的注释在今天显然已经不妥。第11版进行了修订——介词“将”维持原注释,介词“把”则改为:“介词,表示后面的名词是处置的对象。”这就比原先好了。再如用在定语后的助词“的”,第10版注释为:“用在定语后。主要修饰名词。”这样的注释在表述上有问题,会让读者误以为“的”本身“修饰名词”。第11版修订了,改为:“用在定语后。定语和后边的名词是修饰关系。”这显然符合“的”的实际用法了。
辞书的一大特点就是“修订无止境”。《新华字典》第11版也不例外。但是我深信,语言所的同仁们,商务印书馆的编辑们,会一如既往地发扬“《新华》、《现汉》风格”,继续以研究为先导,以学术为导航,精益求精,致力于《新华字典》的不断修订,让《新华字典》始终保持原创性精品的地位。
《新华字典》(第11版) 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编 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