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看来,村干部不算什么“官”,他们的身份仍是农民。然而“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村干部作为政治体制谱系的“神经末梢”,其地位和作用非常关键——甚至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央方针政策的实施效果。在参加中央国家机关青年“百村调研”实践活动中,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与村干部队伍的状况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和思考。
场景之一
走进湖北房县红塔乡南潭村村委会的时候,我们实在没想到村两委班子只有3个人——真是一个精干的三人小组,每个人都“身兼数职”。村支书最年轻,是个退伍军人,曾经在北京待过。村主任、文书年纪稍长,一副农民的本色。言谈举止之间,他们与其他农户还是略有不同,颇有些见过世面的感觉,这应该都是村里的“能人”。后来的交流和了解证明确实如此。南潭村两委总的来说是一个相当敬业的班子。村支书自己有车,本来可以靠跑运输赚不少钱,可是前年村里选举,他被海选上了书记,“既然大家信任我,就得好好干。”南潭村没有集体经济,他积极配合县乡整体开发战略,把发展茶叶等特色产业、发展农家乐等生态旅游作为村里新的增长点。刚刚引进的一个茶叶公司已在村里租地开工,这是村支书磨破嘴皮子、几番进城才拉来的。也许对于上级的考察、调研司空见惯了,他们刚开始对我们这些北京来的青年干部展露的多是职业式的微笑,接触多了,才慢慢谈些题外话。同样来自农村的我,原本对村干部抱有的敬畏之感渐渐化为一种老乡的亲近。几天下来,我边走边看边聊,反复打量这些村里的“干部”,体验他们的现实与追求、快乐与烦恼,不由思绪万千。
场景之二
河南省林州市任村镇桑耳庄村“大队”门口挂了四块牌子,分别是村民委员会、村党支部、村务监督委员会、镇农民用水协会。有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各一名,支部委员三名(计生农林水专干、治安主任、会计),另有组织部门下派的大学生村官一名(担任主任助理,负责信访、青年工作)。聘用计生管理员一名,司机一名。从村委会各个房间的门牌看,村委会设有书记办、主任办、财务室、信访办、农水办、党建办、计生办、团支部、综治工作站、综治办、治保会、民调会、巡逻队、联调室。除以上各种办、室、队外,村委会室内的墙上还挂有各种各样的领导部门(小组)成员名单:纪检小组、理财小组、殡葬改革领导小组、各片白事理事会、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信访领导小组、平安建设领导小组、防范处理邪教工作领导小组、关心下一代领导机构、五老队伍、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护林防火队伍组织机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讲师团,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名单,农民用水协会会长、秘书长、监事会、理事会成员名单。另外村里还设有食品药品信息员、沼气服务站。初看之下,感觉村委会简直就是一个小国务院,五名工作人员要领导管理这么多工作小组,工作任务应该说很不轻松。
一南一北两个村庄,代表的是欠发达地区农村基层政权运转的现状。作为最基层的村民自治组织,村委会应该以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为主要职责,协调配合各级党政机关的行政工作。但目前的村委会除履行宪法所赋予的村民自治的神圣职责外,还承担了很多行政工作,同时负责着村集体财产的经营管理。
调研过程中,我们在感佩村干部艰苦奋斗精神的同时,也对村干部的生存现状有了深刻的思考。
与上个世纪的“同行”们相比,当今的村干部“风光”不再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各村民委员会产生的经济基础是土地集体所有、统一合作经营,组织基础是成员联系紧密的农民合作社。然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农村的经济结构、农民的组织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以来,随着农业税和义务工的取消,村级可支配资源逐步减少,基层政权在实施建设管理具体工作中,也逐步失去了组织和动员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权力。在桑耳庄村,许多原本由村委会代理的政府职责、可以由市场提供的公共服务,正随着社会发展,逐步剥离。例如村民户籍已经由乡镇派出所统一管理,村里的垃圾清运已经外包给环卫个体经营者等。南潭村村支书掰着手指头数落了他们管的事儿:水塔水窖的维护、村组路的维修、森林防火、解决村级债务、调解纠纷、计划生育、粮种购买、政策宣传、党务工作、殡葬(附近其他村没有这个)……地是各家种各家的,组织生产的职能很少,一些公共事务也越来越处于要人没人、要钱没钱的境地。
与同时代的县乡机关“干部”相比,村干部有更多困惑
他们承担了众多乡镇政府分配的行政工作,却并不是国家公务员,财政转移支付并不保障其全部工资,没有养老保障;作为自治机构应受聘于村民委员会,向乡镇政府负责的工作却多于向村民大会报告的工作;经营管理集体财产,出租出让土地,完全是一个经济体在参与市场,却没有法人资格。我们在调研中感到,村干部视自己为官员的认同感越来越少,提供服务的意识正在悄悄增强,工作重心也正转向为村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这是一种好的变化。从他们身上感觉得到,他们属于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但不能否认,他们也有给自己、带领乡亲创造更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愿望——问题是,他们的动力将来自哪里?据调查,由于转移支付金额有限和逐步减少并将最终取消的农业税附加返还,全国农村干部人均年工资收入不足五千元。加之工作难度比以往更大,这样的职位对年富力强的人来说很难有什么吸引力。
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要求相比,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严重不足
现在,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分到了农户(土地分散经营),农民的组织管理由严密变为松散(人员自由流动),农村社会管理面临的形势复杂,任务繁重。据了解,南潭村有19名党员,65岁以下的才8人,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剩下的都是“38”“61”“99”部队,发展党员、开展组织建设都缺乏基础。不少村级组织领导班子后继无人,这在全国估计也是普遍状况。这就使得在遇到突发性事件和组织发展生产经营时,难以有头脑灵、办法活的村干部冲锋在前、积极引导,难以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得到发挥。
村干部关系着基层组织职能的正常发挥,农村和基层的稳定
从党和国家的工作全局着眼,农村基层政权和广大农村干部地位的确认和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着基层组织职能的正常发挥,关系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着广大基层农村的稳定。我们在调研中深深感到,这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亟须科学解答、切实予以解决。根据调研的实际情况,我们的建议是:
第一,理顺村委会职责。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进一步理清村委会职责,减少其不必要的工作任务,真正还村委会一个村民自治组织的原貌。要在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同时,保障村两委基本运行经费,尽量避免其直接从事经营。继续完善村财乡管的工作机制,加强财务监督。
第二,加强农村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使素质高、能力强、有服务意识的党员走上领导岗位。减少发展党员的名额限制,充分发挥党员在村一级的稳定社会、带头致富作用。研究解决村干部的待遇特别是养老保险问题。加大优秀村干部选拔任用力度,充分调动广大农村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自身价值与公共利益的同步发展。
第三,加强农村党员和农民教育培训。针对党员干部开展执政理念、执政能力、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等方面的培训,改变其思想观念、工作方法落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真正做到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规划本村发展。在继续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和转移劳动力培训的同时,也要重视留守农村的中老年农民尤其是妇女的教育培训,让他们了解法律常识,学习必要的实用技术。
第四,关注并探索建立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基础之上的新型行政运行机制。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农民经济活动和社会政治生活的主要组织方式又将以合作社的形式出现。由于具备法人资格、乐于接受社会化服务、法制和财务监管易落实、成员在经济上联系紧密等优势,合作社将成为农村社会的基本组织单位,成为政府管理和服务的基本单元。村委会、基层党支部建设如何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结合,将是下一步面临的重大课题,建议早做尝试和探索,为下一步改革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