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18日 星期日

    专家提醒:

    切莫忽视城市副中心建设

    《 光明日报 》( 2011年09月18日   07 版)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顾云昌,日前在第十五届中国城市化论坛上就建设好城市的副中心,发表演讲时说,目前在大城市建设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乱“摊大饼”。这种做法使得城市建设既不紧凑,布局又不合理。他认为,要变“摊大饼”为“做馅饼”。每个城市都有核心部分和边缘部分,边缘部分就相当于“馅饼”。城市当中的每一个综合体、若干个副中心都是“馅饼”。每个“馅饼”的各种“馅儿”不一样,功能不同,各有特色。

        他说,所谓新城市主义,就是在进行新城市建设中,如何把新城市建设好。二次大战以后,许多国家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而建设了很多新城市。在建设过程中总结了许多经验,汲取了很多教训。中国在实践新城市主义方面是有经验和教训的。最大的问题,我们往往把城和市割裂了。比如开发区只搞产业,居住区只有居住功能。这样就造成开发区白天有人晚上没人,住宅区则是白天没人晚上有人。新城市主义强调在开发每一座城市的时候,把城和市结合起来,既解决居住问题,也解决就业问题。另外还要发展商业、教育、医疗,而不是简单地建“城”或者“市”。这样才是完美的结合。

        他说,在旧城改造过程中,要按照田园城市的模式建设。把郊外的空气、阳光、绿化、鸟类引进来,建设成田园城市,让人们既享受城市的繁荣,又享受到郊外的生态。

        他说,追求紧凑集约是因为在城市化进程中要占用很多土地,要建很多基础设施。根据城市规划要求,尽可能地将城市建设得更加紧凑、美好。美国的城市具有典型的扩张特质,是不紧凑的,欧洲国家都是以紧凑著称,在很小的空间中住了很多人,节约了用地、能源和人们的时间。所以紧凑、集约也是当代城市建设的潮流。

        他说,如何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保持可持续发展,需要绿色环保。从节约能源、减少排放,从建筑物、社区的规划,城市的布局等方面达到紧凑环保,这与全世界提出的低碳技术密切相关。许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不仅做得紧凑,还做到了绿色。

        要做好一个城市的副中心,经营并建设好,顾云昌认为,应该注意“四态”。

        一是业态。这个中心是各种业态的综合,是全方位的,但是是以商业、商务为主导的,是各具特色的“大馅饼”。实际上它也是一个微型城市,是资产、资本和资金的融合。每个副中心之间的业态要有共性,也要有特殊性与差异化。另外还要有休闲、商务、居住的功能。并且一个副中心的业态特征一定是“三高”——高度整合、高额投资和取得高效益。

        二是形态。作为一个城市的副中心,必须有靓丽的建筑和外形,是由建筑形态加上空间形态组合在一起的。在大城市某些区域要有高层建筑,甚至还要有高度养眼的建筑。如果没有这样很好的建筑外形,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是动态。作为一个副中心,特别是商圈,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它的对外交通、对内交通一定要顺畅。人流、车流、地上、地下、天桥等交通要安排有序,内外交通通达,人流、车流合理。

        四是生态。在副中心当中,人与自然要和谐。在建设房屋的过程中,一定要引进绿色建筑的理念。将各种业态组合在一起,形成互动的状态,人与人之间、业态之间能够和睦相处。这包括人文生态、商业生态、自然生态,一般我们看到的副中心都有主题公园,让人们在副中心当中能够有透气的机会,形成好的自然生态,这就是田园城市在副中心应该体现的。(本报记者 梁 捷)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