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06日 星期二

    本报党团日活动走进挂甲峪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06日 10版)

        本报讯 9月3日、4日,本报开展党团日走基层活动,85名编辑记者及干部职工走进北京平谷区大华山镇挂甲峪村,在田野感受党的富民政策,考察新农村发展变化。 

        图书出版部见习记者杜宇说,总是说农村日子比以前好了,但怎么个好法,自己并没有体会,而看到挂甲峪村后感触很深,“农民不但住上了小别墅,还建成了大型观光旋转餐厅,来之前是想象不到的。”

        “现在的挂甲峪村是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典范,而几十年前却是另一番景象。”村党支部书记张朝起动情地说,上世纪70年代,挂甲峪村是远近闻名的贫穷落后村:羊肠路,荒山头,吃水贵如油;有点儿老果树,挂不上几个果,卖不上多少钱。100多户的小山村,“打光棍”的就有60人。

        而正是这样的穷村落,在改革开放后,以北京市实施山区开发水利富民为契机,致富道路修上山,水利蓄上山,优质大桃栽上山,畜牧养上山,科技文化跟上山,电信网络布上山,再生能源用上山,有机果品改上山,农民生态别墅建上山,旅游客人住上山,最终实现了村强民富。

        这次党团日活动,让不少编辑记者对“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有了更深的思考。“媒体要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这次基层之行,让总编室编辑李克甲有了新的思考。经济部见习记者陈恒认为,“走转改”本质上要解决心态问题,沉下心来才能平等地和老百姓交流沟通,沉下心来才能让文风作风贴近基层。

        (金伟 春雷 莉丽 龚亮)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