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职大学报》主办、包头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2011年墨学国际研讨会”近日在内蒙古包头市隆重召开。来自海内外的60余位专家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墨学当代价值之一:墨家关于和谐思想的理论在中国先秦各学派中最为突出。专家们认为,墨子提出的“兼爱”“非攻”思想的内涵,有着鲜明的时代性,其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甚至优于儒家。武汉大学朱传棨教授指出,墨子的思想更符合现代的精神,今天弘扬墨学显得更为重要。弘扬民族文化不应当对质量极高的墨学采取文化虚无主义的态度。我们今天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应该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特别是墨家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精华。专家们认为,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我们不但需要向世界传播孔子及儒家的“和”的理念,同时也需要向世界传播墨家治世的精神与手段。这种涉及和谐社会建设的不同元素问题,不仅是世界文化多元化的问题,同时也是中国文化传播内容多元化的问题。
墨学当代价值之二:墨学中包含许多对于今天来说还十分深刻而丰富的企业管理、价格理论和节用思想等经济理论和学说。不少专家探讨了墨学中的经济思想在当代生活中的价值,认为墨子的贵义尚利、义利兼顾的合理功利主义原则和“兼相爱,交相利”的道德原则,对于构建合理有序的现代商业伦理秩序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不仅可以推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还可以帮助企业建立正确的商业伦理道德观念。在宏观层次上,为政者在制定经济制度时要有大局观念,从“天下之利”的角度考虑经济主体间的利益关系。在微观层次上,企业要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在平等互利、公平的前提下使企业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同时要求企业负起对政府、对社会的外部责任和对企业劳动者内部责任的伦理道义,从而真正实现经济人和道德人的统一。墨学学者齐瑞端教授退休后从事企业管理工作,把“兼相爱,交相利”作为企业经营文化的核心,为提高员工的思想境界,改变员工的心态和行为、改善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领导之间、员工与顾客之间的关系,形成了较好的经营氛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专家认为,《墨子》中关于价格的学说,即所提出的商品概念和价格理论,是非常杰出的经济思想。我们应将该理论的可取之处有效贯彻到旅游定价实务中,把握正确的旅游定价方法,不断规范我国旅游市场,促进我国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赵保佑研究员通过考察和分析墨子的节用思想,认为今天应该吸取其关于消费理念的合理因素,扬弃其消极成分。专家们认为,墨子的节用思想主要从实践的、生命的、政治的、基本需求的、适用的或功利的角度阐述,没有提升到理论的、文化的、经济的、有效支撑的、综合压力的层面考量。而今天我们应该凸现理性消费,注意到人类社会的发展观对消费观的作用和引领,进而使社会消费得以适度地调整和正当地推进,为我们的文化生活、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保驾护航而领入健康、有序、平稳的发展轨道。在分析墨子节用思想的同时,专家们认为应对和抑制我国目前存在的部分过度消费行为,手段之一,是坚持文化导向、政治导向和经济导向相结合的原则。文化着重于人们思想观念的正确疏导,比如培养人们节俭的传统美德、理性考察的文化精神、中和中用的适中观念、适度适当的认识方式等。
墨学当代价值之三:墨家在建设设计、医学理念和道德教育等方面都有科学而合理的思想成就。专家们认为,墨子的成就,不仅在哲学层面的思想领域,而且还渗透在科学、军事和建筑设计等领域。如,墨子的建筑设计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其利民的设计思想及由此延伸出的设计方法、审美理念和创新精神,在对现代急躁、繁华社会中的建筑设计,有着宝贵的启示。再如,有专家在文章中指出,《黄帝内经》引进了墨学的故、类、理思想,作为中医理论体系提出和论证假说(命题、立辞),以及使医学经验上升为医学理论的逻辑手段和方法,使中医学积累的医疗经验知识上升为医学理论,建构起中医药理论体系。另外,专家们认为,墨学以“兼爱”为核心,展现出“务实”、“宽容”与“无私”之精髓,可以充实当代医学之“心”,召回医学的“三魂七魄”,有利于建构真正以“人”为核心的医学氛围。还如,一些专家认为,墨子以“义”为中心、以“利”为根本、“义利”统一的道德教育思想为世界道德教育思想史之首创,这种道德教育思想对今天我国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学校乃至社会道德教育有着深刻的启示和重要的价值。
本届墨学国际会议除了讨论墨学的当代价值外,还探讨了有关墨学研究的其他一些问题。如,中国墨子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孙中原教授在会上指出,墨学的持续发展,有赖于古今中外融会贯通,是现代墨学研究的前沿课题,完善墨学研究方法、明确墨学研究方向的合理期待。复旦大学徐志啸教授在会上作了题为“托尔斯泰与墨子的共同悲剧”的演讲,与孙中原先生的主张相呼应,角度甚为新颖。还如,杨武金和张斌峰等教授深情缅怀已故墨学专家王讃源教授,指出他在推动两岸墨学研究、国际墨学研究方面的功绩,认为他是现代新墨学的开创者。 (周秉高 杨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