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04日 星期日

    知行论坛

    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

    陈 辉 《 光明日报 》( 2011年09月04日   07 版)
    资料图片
    大型集箱船在战时改成军用运输型作用巨大 资料图片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必须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推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良性互动,是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高度,总结经济和国防建设长期实践经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既是兴国之策,也是强军之道。正确理解和有效贯彻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对于全面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防实力,实现富国和强军目标的统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准确把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科学内涵

        推进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就是从我国国情军情出发,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使国防和军队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相互兼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这一战略思想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其战略目标是富国强军,使国防和军队建设从国家经济建设中获得更加深厚的物质支撑和发展后劲,使经济建设从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获得更加有力的安全保障和技术支持;其核心要义是融合发展,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其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使国防和经济两个战略相协调,两个进程相一致,两个体系相兼容;其实现方式是军地联动,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有效利用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又通过军队积极主动的战略筹划,充分发挥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拉动作用。

        推进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适应了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趋势,反映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内在规律,是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新方略。它要求在制度设计、体系构建、资源利用等方面,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全方位、宽领域的融合,形成双向优势互补的局面,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因此,可将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科学内涵概括为“一个核心思想”: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能利用民用资源的就不自己铺摊子,能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的就不另起炉灶;“两个基本目的”:既要坚持勤俭建军,走投入少、效益高的发展路子,又要协调发展,使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兼顾、相互促进。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我们就能集中全民族的力量,共用一个兼容性的经济技术基础进行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极大地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对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复兴伟业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深刻领会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基本要求

        推进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把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升华为全系统、全要素、全过程的军民融合,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次,拓展到国防建设的各个领域,既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也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关系国家安全,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当代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使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结合面越来越广、融合度越来越高。信息化战争呈现军民一体、平战一体的趋势,军队信息化建设和作战对经济、科技和社会的依赖性空前增强。要把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纳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做好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融合式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吸纳社会优势资源为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服务,推进国防科技和民用科技互动发展。

        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军队人才培养体系。人才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资源。建立军民融合式人才培养体系,是新形势下加强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建设的重要途径。要完善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队人才的体制机制,积极依托社会智力资源优势培养人才,努力提高军队人才培养效益。

        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军队保障体系。军队保障是军队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离不开社会资源的支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军队由自我保障向获取社会可提供的具有比较优势的专业化保障转变,是赢得现代战争的客观需求。要加快建立完善以军队保障力量为主体、以国防军工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军民一体化装备保障体系,实现军民装备保障的有机衔接、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充分发挥国防科技工业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国防科技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军民融合式科技资源体系,有助于推进国防科技工业与市场经济紧密结合,促进军民科技资源要素交流融合,推动国防科技和民用科技互动式发展。要促进国防领域和民用领域科技成果、人才、资金、信息等要素融合共享,形成国民经济对国防建设的强大支撑力、国防科技对国民经济尤其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强大牵引力,通过发展军用高技术带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发挥军事资源的军事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构建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经济体系。

        努力拓展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实现途径

        拓展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完善融合机制,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高融合层次,卓有成效地推进军民融合向更深更广领域发展。

        科学统筹、资源共享。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涉及军地两大系统和多方利益关系。要统筹基础建设规划,合理安排经济建设与国防设施建设,实现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军民融合;要统筹军地技术规划,使军品与民品的设计制造充分考虑相互需求,形成国家统一的技术标准体系,实现技术上的军民融合;要统筹军地资源规划,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各种资源,避免军地重复建设、分散建设,实现资源使用上的军民融合。通过科学统筹规划,积极搭建军地资源共享平台,促进国防资源和民用资源的相互融合和优化配置。

        军地互动、实现双赢。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实质,是形成军民两大体系之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良性互动、融合发展格局,确保国防和军队建设从经济建设中获得更加深厚的物质支撑和发展后劲,确保经济建设从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获得更加有力的安全保障和技术支持,使国家一笔投入产生双重效益。要充分发挥国防建设领域和经济建设领域资源整合优势,实现兼容、双赢发展。

        创新机制、完善法规。机制是推动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制度保障,要改革和完善国防市场的准入和退出制度,通过政策引导使优者胜出、劣者出局,改变我军装备科研生产相对封闭的格局;制定并实施国家标准化战略,及时修订和完善军用标准和规范,扩大军品和民品的通用化、标准化和系列化程度,不断提高国防和经济建设的军民融合程度。同时,要建立完善军民融合的法律框架体系,将军民融合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上升为国家意志,以此规范各部门、各单位的权利义务,使军地之间、军民之间的关系得到有效调整和可靠保障。

        (作者系空军指挥学院副政委)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