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15日 星期一

    新农村建设不能忽略文化特色

    《 光明日报 》( 2011年08月15日   07 版)

        文化建设必须渗透在整个新农村建设中,没有农民文化素质的提升,就不可能取得新农村建设的成功。新农村建设要防止以现代化的名义变得千村一面,因此,农村的公共文化空间千万不能忽略,有意识地保留今天的原生态自然村,保持特色村的自然形态,传承人文历史,尤为重要。

        浙江湖州日前召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论坛,与会专家肯定了湖州农村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他们同时呼吁:当今的新农村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近三年来,湖州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以农村文化“八有”工程为载体,农村文化设施逐步完善,农村文化资源逐层挖掘,农村社会风貌逐渐改变,全市已有84.4%的行政村有演出看、有电影看、有电视看、有广播听、有书读、有报读、有文体活动室、有室外健身场所……各地充分挖掘地方民俗风情和文化特色,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格局初步形成。

        与会专家认为,湖州农村文化“八有”工程是一种新的文化发展观,它一改过去仅将文化作为工具性价值的做法,而是将文化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从更高程度上实现了新式农民的现代化。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蒯大申认为,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可分成三个层面:知识性需求、休闲娱乐需求、精神生活需求。从全国来看,农村百姓的这三个层面均未得到满足,很多贫困地区都表现为精神的普遍贫困。所以文化建设必须渗透在整个新农村建设中,没有农民文化素质的提升,就不可能取得新农村建设的成功。

        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委员、省社会学会会长杨建华认为,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农村特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新农村建设要防止以现代化的名义变得千村一面,因此农村的公共文化空间千万不能忽略,有意识地保留今天的原生态自然村,保持特色村的自然形态,传承人文历史,尤为重要。

        湖州市安吉县在美丽乡村的创建过程中,突出本地农耕文化,“山民文化馆”、“耕读文化屋”、“蚕桑文化长廊”等,都以远古农耕文化为基础,结合生态资源和农业优势,与原来的农耕文化相呼应。湖州八里店镇移沿山村从2005年起相继成立了舞龙队、腰鼓队、铜管乐队、戏曲队、小品队等,同时兴建了阅览室、多功能厅、幸福舞台、篮球场等一批文化体育活动场所,通过以传统优秀文化为内涵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满足当地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同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成为新农村建设中形成新文化共同体的重要保障。杨建华说,浙江省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调查中发现,农村的道德素养在很多方面高于城市,比如民主权利、注重亲情、眷恋故土,这种重乡土的情感是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中的宝贵资源,每一个村落都有一个公共活动场所,整个村落就是一个熟人社会,安全感、温馨感以及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都会在新文化共同体中得到保留。

        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余振波认为,在新农村建设中,与其“种文化”、“送文化”,不如发掘当地的优秀文化资源,与城市相比,农村发展的相对缓慢恰恰保存了一些重要的文化、古建筑村落、风俗习俗等等;另一方面,农村又是文化建设当中最薄弱的地方。因此,如何发掘和保护当地传统文化便显得更为重要。

        新形势对农民文化素质有了新的要求,文化乡风的建设也更加迫切。关于如何建设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会专家认为:首先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保障,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二要善于挖掘农村带有乡土气息的传统文化,保留历史凝重感和文化彰显力;三要创新形式,吸引群众参与,公共文化的生命力就在于集体参与;四是建立制度,常抓不懈,努力培育文明乡风。

        本报特约记者 鲍丰彩 本报记者 叶 辉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