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更快了,如何保证方向不偏、步子不乱?竞争激烈了,如何保证公平正义、人尽其才?蛋糕做大了,如何保证成果共享、幸福和谐?交往更多了,如何保证风清气正?
第四军医大学党委的回答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从2008年底开始,这个曾创造70多个全国全军“第一”的学校,在全国高校率先推行“阳光治校”——“党委阳光决策、机关阳光操作、基层阳光运行、个人阳光发展”,由此产生的“阳光用人、阳光基建、阳光采购、阳光分配、阳光交往”……开出学校全面发展大格局,让人感受到“阳光”的力量。
“阳光打擂”
——选出一流人才
“我刚从国外学习回来,年纪轻轻就当上国家重点学科的副主任,是学校搭建的‘阳光擂台’,给了我脱颖而出的机会”。讲起自己的成长经历,四医大某教研室副主任李臻脸上充满欣慰的笑容。
无论是人事任免,还是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课题经费申请等等,而今的四医大都要通过“阳光打擂”定“输赢”。不管校内校外还是国内海外,只要有能力有想法,谁都可上四医大的“阳光擂台”比一比。
2008年底,基础部10个科室23个正副主任任期届满,校党委决定向军内外、国内外公开竞聘。
针对各个岗位的不同特点和要求,学校建立了5个大项22个子项的人才选拔评价体系,每项标准都瞄准国际先进水平,条条规则都是“高门槛”。竞聘过程,推荐、评审、答辩等每个操作环节都全程公开,现场“直播”。
这样的公开竞聘,引来50多名海内外优秀学者、大牌教授。他们与年轻的“后起之秀”同台“打擂”那一天,观者如云,大家都想看看四医大是否“玩真的”。结果,11名年轻的“后起之秀”以绝对优势获胜,走上正副主任领导岗位,令许多人大呼“意外”。
其实,这一点都不“意外”。“擂台”上只认实力,不认年龄,更不认关系。由院士、长江学者和师生代表组成的数十人评审团现场提问、现场打分,玩不得一点“猫腻”。
四医大政委戴旭光说,“阳光用人机制的核心,就是通过公开的办法选拔最优秀的人才,提高党委选人用人的质量和公信度”;“知识分子对公平公正看得最重。公开就能公正,人人都有机会参与公平竞争,这就是阳光的魅力所在。”
四医大有这样一组数据:两年来,全校共组织师团职领导干部民主选拔测评、科技干部职务晋升等大型公开评议答辩活动38次,136个有科研或临床任务的科室全部组织了“擂台”竞聘,有140余名德才兼备、群众认可的优秀人才走上科室主任岗位,其平均年龄由52.4岁下降到46岁,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比例由78%上升到89%。
39岁的西京医院肾脏病科主任孙世仁,通过公开竞聘打擂走上科室主任岗位后,在很短时间内就率领科室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大专项课题项目、高水平SCI论文等3个“零的突破”。
“阳光工程”
——筑造“放心大厦”
工程招标领域的“潜规则”,一直以来就是公开的“秘密”,许多领导干部也最容易在这上面“越轨触礁”。
如何确保“大楼盖起来,干部不倒下”?四医大党委狠下“三招”:
一招,把建筑工程领域里个别内部人员惯用的一些“吃里扒外”的伎俩和“秘诀”全部公开,让所有人知道如何监督身边的人。
二招,把施工单位如何“偷工减料”、建材厂商如何“以次充好”、工程监理部门如何“甲乙通吃”等“猫腻”招术和苟且行径,全部揭露于天下,让所有人知道如何防范“奸商”。
三招,发动群众全程监督。他们对学校所有营房基本建设、营区修缮管理、土地合作开发工程的立项、设计、预算、招标、监理、验收、审计、付款等关键环节进行全面规范,公开流程,阳光操作,发动群众进行监督。
这“三招”,把学校基建工程所有流程、“暗道”,全部置于“阳光”之下。
唐都医院病房群楼是四医大基建重头戏。四医大组织工程项目的主管领导、管理人员,集中进行培训,专讲破解“潜规则”之术。同时,各级层层签订廉政责任书、公开廉政承诺、公示举报电话;学校也定期组织纪检、审计、专家教授代表深入工地检查,全程监督;对各个分项工程和建筑主材全部实行阳光采购、无底价招标……自2009年以来,四医大组织各类土建、设备招标78项,总预算8.08亿元,中标金额6.34亿元,节省总计1.74亿元。迄今为止,上述工程全部成为“放心大厦”。
“阳光分配”
——带来“和谐校园”
住房分配一直是学校反映最多、群众意见最大的“老大难”问题。
由于房源紧缺,有的干部全家挤在狭小破旧的筒子楼,有的干部因为没房一再延迟婚期;而与此同时,有的人占着多套住房,甚至连房租、水电费都不交。
面对这个历史遗留问题,四医大领导决定用“阳光”之法破解:公开全校所有房源、使用人情况、住房使用标准以及分配办法,对不符合住房标准、多占或转租住房的,坚决清理,不留情面。短短两年,全校清理出住房524套,相当于新建3栋高层住宅楼,大大缓解了住房压力。
2010年,学校进行师团职经济适用房分配。400套房源、分配标准和排队对象全部网上发布、三榜公布、反复核对,52名不符合分房条件的人员被取消资格。选房现场,纪检、营房部门全程监督,4名专家教授代表当场唱号,所有房源分配顺利,无一异议。
跟分房一样,学校在经费使用上,采取预算立项、调整在本级党委成员中公开,重大财经事项在全校范围内公示等办法,实行公开经费收支、公开审计监督。
“所谓‘阳光分配’,就是学校在经费使用、福利分配等方面,建立一个透明见底的‘玻璃钱柜’,既可接受群众监督,确保分配公平公正,也可严格控制经费支出,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四医大副政委刘侃佳说,这两年,他们通过财务公开共削减不合理预算安排7200万元,取消不合理项目20余项,节省消耗性经费500多万元。
往年,一到学员毕业前夕,托人情、找关系、打招呼的就纷拥而至。现在,学校按照量化考核、综合排名的分配原则,对学员在校期间的政治思想、学习成绩、骨干担任、日常表现等情况综合打分,由学员队干部、学员骨干和普通学员代表组成评判小组,将指标、流程、条件、排名、结果“五公开”,然后按照部队需求和个人愿望进行公开分配。如此一来,四医大领导耳根“清净”了许多。据四医大政治部主任殷志红介绍,学校这两年被分配的1852名学员,个个心通气顺,服从分配率达到100%。(本报特约记者 唐向东 本报通讯员 段晓宏 檀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