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6月27日 星期一

    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雪域脊梁

    点亮世界屋脊的光明使者

    ——记武警水电二总队专业技术中校警官白学斌

    《 光明日报 》( 2011年06月27日   02 版)

        从羊湖、满拉、直孔、金河再到现在的老虎嘴,一座座国家重点水电工程,为多少生活在世界屋脊的各族群众驱散了黑暗,带来了光明,送去了欢乐!

        高原缺氧、地质复杂、气候多变,技术要求高、生活条件差,为修建这些工程,有多少光明使者年复一年地奋斗、奉献、牺牲?

        他们中的一位杰出代表——武警水电二总队八支队司令部参谋、现任西藏重点建设工程老虎嘴电站机电安装项目部主任白学斌,入伍22年,扎根西藏17年,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先后参加和主持了羊湖、满拉、直孔、金河等7项国家重点水电工程建设,参与和主持安装机组29台,装机容量达43.7万千瓦,所装机组占目前西藏已投产水电装机总容量的65%。

        雪域高原上那一座座电站,承载、记录着白学斌这位共和国军人鲜为人知的人生故事。

        用技术创新打造精品工程

        白学斌对于技术创新的追求源于入藏之初的一段特殊经历。上世纪80年代末,羊湖电站开工建设,由于机组设备全从国外进口,组织上安排由他负责与奥地利专家具体协调机组安装的技术工作。他拼装水轮机室6块钢板用了两周,返工了3次。短短时间里,白学斌领教了外方专家对安装的高标准、严要求,也感觉到了差距。从此,白学斌狠下心来卧薪尝胆,凭自己较好的英语功底,刻苦自学中外各种水电专业书籍,为今后工作储备丰厚的专业知识。

        2003年5月,白学斌担任西藏装机容量最大的直孔电站机组安装项目部主任。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施工,缺氧50%以上,机械动力不足内地的三分之二。他每天起早贪黑,带领官兵在长达150公里施工监测控制线上,根据不同的海拔和气温条件进行反复实验,探索出了一套高原气候条件下,氩气保护高压钢管的现场焊接工艺,成功地解决了高原缺氧条件下“钢管自动焊接”世界性难题,使焊接成功率由原来的50%提高到85%。

        在直孔电站建设中,由于主厂房工期推迟一年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为加快施工进度,他借鉴内地大型水电工程安装施工经验,主持制订了铺设临时轨道将大吨位(36吨)分瓣座环吊装运输就位、厂房桥机分体吊装再高空组合等重大施工方案,使机电安装关键线路上抢回工期9个月,节约资金200余万元。电站4台机组以优良成绩实现一次性启动成功,提前5个月实现机组投产发电目标。

        林芝老虎嘴电站是西藏电力系统全部联网的控制性工程。去年5月,施工难度最大的老虎嘴电站由于施工场地过于狭窄、土建机电工程立体交叉业务多,依照常规办法难以按期完成任务。白学斌查阅100多部科技文献资料,大胆创新工法,通过计算机软件模拟演练,提出了水轮机、发电机垂直错峰安装施工工艺,不仅满足了安装精度要求,也使施工效率提高了35%。

        高质量的施工创造出了一批高质量的精品工程。1998年,他与战友们并肩奋战3年多,组织安装的羊湖电站4台国内首例“三机同轴”型发电机组,提前1年投产发电。2003年12月,由他负责的满拉机电安装工程在安全运行两年后,荣获“鲁班奖”;2004年8月,历时两年半,成功完成金河电站洞内大坡度3.5米大管径压力钢管安装任务,填补了西藏电力建设史和军队施工史上巨型压力钢管安装技术空白。

        勇于奉献是建设西藏必须付出的成本

        牦牛是藏族人民忠实的伙伴,在恶劣的环境中顽强生存。在陕西农村长大的白学斌正是有一种特别能吃苦的精神,被人们称呼为“雪域牦牛”。然而,在白学斌心灵深处,却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重担。

        由于常年在西藏偏僻深山中工作生活,白学斌患上了严重的哮喘病和关节炎,每当天气变化,高原反应异常强烈,呼吸困难,浑身酸痛。但一想到部队和地方建设的需要,他毅然选择了坚守。

        1995年7月,羊湖电站进入最后的攻坚战,位于海拔4265米高程的引水压力钢管蝶阀安装成了“卡脖子”工程。他临危受命,带领7名战士昼夜奋战40余天。在施工中,铁锤蹭到了大拇指上,整片指甲被掀掉,顿时鲜血直流,但他却坚持到深夜收工。如今,他的大拇指指甲还分裂着,成了建设羊湖电站的永久纪念。

        西部大开发的10年是他最为忙碌的10年,他马不停蹄征战高原南北。金河电站是昌都地区最大的电站,建成投产后担负着藏东重镇昌都及我国最大的铜矿玉龙铜矿的电力供应。在工程建设中,他带领官兵们在荒山深处支起帐篷,一住就是几个月,帐篷内冬天夜晚气温在零下20多摄氏度,夏天烈日下气温在40摄氏度以上,就在这样的条件下,白学斌和他的战友们创造了雪域高原水电建设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白学斌是一名共产党员,从没有忘记这一点的他总是冲锋陷阵在最艰苦、最危险的地方。在金河电站施工中,要把直径3.5米、重约8吨的压力钢管安装在约50度新开凿的斜洞中,难度之大史无前例。为使首节压力钢管沿着长175米的架空临时轨道顺利到达落差150米安装起始位置,他与项目部全体官兵一起,一厘米一厘米向前设法推进,在潮湿阴暗的隧洞里连续奋战整整38小时,终于使首节钢管准确就位。

        2010年8月24日10时许,正在老虎嘴电站工地上的白学斌,突然接到15公里外的雪卡电站发生水灾的紧急求救电话,他立即组织抢险突击队赶赴雪卡。到那里时,只见电站上游水头高达40多米的库水沿着压力钢管源源不断涌入水轮机房,在长16米、宽6.5米的机房内,水位以每分钟0.5米的速度上涨。在断电紧急情况下,白学斌迅速采取手动方式关闭压力阀门,有效阻止了水位上升,同时启动大功率应急柴油电机抽水排涝,经过三天三夜的不眠奋战,终于控制住了险情,并迅速制定抢修方案,比预定时间提前10天恢复供电,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上亿元。

        “我的孩子,名叫白吉卓玛”

        进藏17年来,白学斌组织参建的7个大中型能源项目遍布西藏7个地市、5条江河,为构建藏中、昌都、林芝、阿里四个区域骨干电网,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200多万农牧民因此告别了点油灯的日子。

        17年间,他对西藏的爱、对高原的情,沉淀得比水电站的湖水还深。1998年羊湖水电站竣工时,恰逢女儿出生,为纪念这一幸福时刻,深爱高原的白学斌给女儿取了个藏族名字白吉卓玛,意思是纯洁欢乐的(度母)女神。

        2009年,白学斌被评为武警部队“参加和支持西部大开发先进个人”。连续多年被武警水电指挥部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荣立个人三等功4次……但这些成绩和荣誉的背后却隐藏着白学斌对家人无比的“愧疚”。

        作为儿子,17年来他只跟父母度过了一个春节;作为丈夫,他连续14年放弃休假,每年与家人团聚的日子平均下来不到10天。妻子吉海涛既当母亲又当父亲,既当儿媳又当儿子;作为父亲,他没有给“小卓玛”过一次生日,放学时没有一次出现在女儿的校门口,没有参加过一次家长会……

        他将愧疚深埋心底,他将心血、才智、青春年华和全部身心奉献给了建设西藏的事业和西藏人民。

        如今,繁忙的工程建设之余,白学斌每年都要抽出半个月时间回访电厂业主单位,了解电站机电运行情况,帮助解决疑难问题,针对基层电力部门职工业务能力较差等情况,他专门制作了20多个电站管理课件,积极协助业主培训职工,仅在老虎嘴电站就培训职工1200多人次。

        在参与西藏经济建设的同时,白学斌积极组织开展“助民献爱心”活动,个人先后资助了20多名藏族失学儿童,为藏族同胞捐款捐物6万余元。

        “虽然对家人亏欠得太多,但站在高原之上,四处瞭望闪闪灯光,内心会得到极大的安慰!”这是白学斌在日记中写下的他的心声。

        (新华社记者罗布次仁、拉巴次仁 新华社拉萨6月26日电)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