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武警特警学院科技教研室主任邢春洪,业内流传着一连串传奇故事——
他是排爆勇士,曾执行排爆任务50余次;他是反恐专家,曾主持国家、军队重大理论研究课题2项,获全军教学成果一等奖;其中5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11项科研成果在全国和武警部队推广。
与死神相拥
这年深秋,某国航空公司驻机场办事处门口发现一黑皮箱,怀疑是爆炸物。“滴答、滴答”的声音从箱内传出,无法判断是定时的还是一触即发的。为确保机场设施和人员安全,邢春洪决定把黑皮箱转移至预定排爆点。由于排爆罐装不下黑皮箱,邢春洪只好双手扶着皮箱,小心翼翼地随车驶往排爆点。这是一次与死神相拥的“旅行”——每次颠簸,都有可能爆炸!没有谁知道他当时在想什么,人们只看到,在荒凉的草地上,邢春洪从容不迫地排除险情后,从厚重的防爆服里倒出的,是霎时将草地洇湿一片的汗水。
破解世界级难题
2010年9月,欧洲一个国家的军事代表团来到武警特警学院,观看某种新型装备表演。新型装备的出色表现,引来阵阵掌声。当得知这一因破解世界级难题而研制成的装备,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武警警官邢春洪设计的,有人不相信地走到他面前:“你们中国没有处置过重特大恐怖袭击事件,为什么能研发出世界一流的反恐装备?”邢春洪微笑着回答:“因为我们有责任,保卫我们的国家和人民。”
邢春洪最初选择研发反恐装备,始于一个反恐案例:1985年,埃及航空公司一架客机被劫持,抢救人质的埃及军人与劫机者在客机内展开混战,爆炸产生的浓烟模糊了敌我,致使2名机组人员和58名乘客死亡。
60条鲜活的生命无辜死亡,刺痛了邢春洪的心。他决心发明一种微烟型声光失能弹,避免他伤或误伤。然而,就在他准备去工厂进行试验时,4岁的儿子突遭车祸。悲痛中的邢春洪坚持试验、多方论证。3个月后,微烟型声光失能弹终于脱膛而出,很快列装武警部队和公安系统,获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邢春洪针对反恐一线需要,这些年潜心研制了反劫持特种车、无后坐力爆炸物销毁器、狙击武器摇控射击平台、柔性阻车系统等11项新型反恐装备并全部配备部队,在武警部队乃至全国得到推广,为建设现代化武警作出重要贡献。
英雄也有落泪时
邢春洪成名了。
2004年4月的一天,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老板找到邢春洪:“老邢啊,兄弟的产品能不能进入武警市场,就靠你一句话了。”所谓“产品”,其原理,依据的完全是伪科学。这位老板亮出“底牌”:如果在武警部队销售一台,给邢春洪提成两至三万元。
在接下来召开的这款产品鉴定会上,部队首长指定让邢春洪撰写鉴定报告。邢春洪严肃地宣读了自己的鉴定:“性能不稳定,产品不成熟,不予以推广。”看到有些评委还没完全反应过来,邢春洪又补充说,由我主笔的这份鉴定报告,除了错别字可以修改之外,任何人都不能改动一个字。
拒绝一次,坚定十分;拒绝十次,信念如磐。在反恐装备研究圈内,邢春洪这支笔真的不亚于一字千金。连自己的弟弟也把他看成无形的“聚宝盆”。今年春节期间,兄弟俩难得一聚,几杯小酒下肚,弟弟说出了早就想说的话:“哥,我想在反恐装备行业里干一把。”邢春洪摇了摇头。弟弟问:“我只要不违心不违法,谁做不是做?”邢春洪拉着弟弟的手,一字一顿地说:“谁都可以做,你不行,因为你是我弟弟。”
80多岁的老父亲最了解这个大儿子,老人家颤巍巍地端起酒杯:“好儿子,部队没白培养你,爸爸敬你一杯!”
那一刻,邢春洪泪落如雨。